文档介绍:项目二 观光园艺景区经营管理
拓展知识1:什么是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是指在企业内,为使生产、营销、劳动力、财务等各种业务,能按经营目的顺利地执行、有效地调整而所进行的系列管理、运营活动。
通常对经营和管理可以这样理解,企业运营都会包括经营和管理这两个主要环节,经营是指企业进行市场活动的行为,而管理是指企业理顺工作流程、发现问题的行为。经营管理是相互渗透的。
拓展知识2:观光园艺景区经营管理主要模式及发展新趋势
1、观光园艺景区主要的经营管理模式
什么是经营管理模式?
经营管理模式指企业经营活动中,规范各方利益、责任和义务,管理指导各方活动的方法。各地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5种模式:
(1) “农户+农户”
(2)“农业园(公司)+农户”
(3)“农业园(公司) +政府+旅游协会+旅行社”
(4)“股份制”
(5)“个体农庄”
观光园艺各主要利益主体关系图
农村旅游地
本地农户
旅游企业
村委会
游客
(1) “农户+农户”
农业观光园初级阶段的经营模式,由“示范户”带动农户以自发的松散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进行成片经营的开发模式。
特点:
投入较少,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不多就能体验到最原生态的旅游感受。
但由于农户投资少、接待能力有限、管理水平低,使其旅游效益的获得较差,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2)“农业园(公司)+农户”
通过旅游公司的介入和带动,吸纳农户参与农业旅游项目的经营管理。
农户利用其闲置的资产和富余的劳动力,通过开发各类农事活动,向游客展示乡村文化。
旅游公司则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整体经营管理,规范农户的接待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以提高农户服务水平,避免不良竞争。
其延伸模式是“公司+社区+农户”,由当地村委会(社区)协调双方关系。
(3)“政府+农业园(公司) +旅游协会+旅行社”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经营模式,特点是将乡村旅游产业链中的各环节充分调动,各司其职,合理分享利益。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市场发育不很完善的地区尤为重要。
具体做法:
政府负责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旅游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
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展,如表演、导游、工艺品制作、提供餐饮住宿等,并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
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
(4)“股份制”
根据资源的产权将乡村旅游资源分为:国家产权、乡村集体产权、村民小组产权和农户产权等产权主体,采取国家、集体、农户个体合作,将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转化为股本,进行股份制合作经营。
其特点是它是前一种形式的进一步深化,明确了各方的责、权、利,形成了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均沽的机制,能保证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另外企业也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5)“个体农庄”
个体农庄是以规模经营的农业个体户(独立经营者)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园艺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点),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
特点:通过个体农庄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加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另一方面可以为农村带来现代管理、科技和资金,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实现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市场化竞争,使生产和市场成功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