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样稿.doc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0/11/28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样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药诊疗肝硬化
中医辩证诊疗:
在中医书籍中,没有肝硬化病名,只有和肝硬化病相类似症状。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水胀》篇云:“鼓胀何如?”歧伯日:“腹胀身皆大,大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对症状描述颇为具体。《难经?五十六难》谓:“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发肌肤。”其症状描述和肝硬化引发脾脏肿大颇为吻合。现代医学肝硬化,或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单腹胀”,“水臌”范围。
(一)气滞湿阻: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腹部青筋暴露,两胁胀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肢体困倦,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除湿。
方药: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枳壳、香附、白芍、陈皮、川芎、厚朴、苍术、泽泻、茯苓、大腹皮、肉桂。
(二)气滞血瘀:
症状:腹大坚满,青筋暴露,胁下肿块刺痛,面色黎黑,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手掌赤痕,口干渴,但欲漱口而不欲咽下,大便色黑,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利水消胀。
方药:调营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元胡、莪术、三棱、大黄、瞿麦、茯苓、大腹皮、桑皮、枳壳、红花。
(三)湿热蕴结:
症状: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胀痛,烦热口苦,渴而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尖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芩、黄连、厚朴、枳壳、陈皮、半夏、猪苓、茯苓、泽泻、茵陈、大黄、栀子。
(四)寒湿困脾。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则:温中化湿。
方药:实脾饮加减:茯苓、白术、厚朴、大腹皮、木香、附子、干姜、青皮、枳壳。
(五)脾肾阳虚
症状:腹部胀大,入暮益甚,控之不坚,兼有面色晦滞,畏寒肢冷,身体疲惫,尿少便溏或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附子、肉桂、车前子、猪苓、黄芪。
(六)肝肾阴虚
症状: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口燥心烦,手足心热,尿少黄短,大便干,或见齿鼻衄血。舌质红降少津无苔脉弦细数。
治则: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当归、川芎、赤芍、元胡、桃仁、红花、鳖甲。
(七)气血两虚型:头晕心悸,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两胁隐痛,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虚弱。
治则:补益气血
方药:补血益气复肝汤:太子参、黄芪、何首乌、云苓、炒白术、当归、阿胶、丹参、郁金、木香、连翘、桑椹。
肝硬化常见中成药

  关键成份:蟑螂活成虫提取物。
  功用和药理:破瘀化积,消肿解毒,止痛。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增强人体网状内皮细胞防御能力,以达成增加机体免疫力,并能对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又不会影响体液正常细胞发育生长。临床试验证实,本品含有缓解症状,减轻或消除肝区疼痛,增加食欲,缩小肝肿块,能使甲胎蛋白下降或转阴等功效。可用于肝硬化肝疼痛,肝肿大,食欲不振等症候。
  用量和使用方法:每次2~4 片,每日3 次,口服,1 月为1 疗程。

  关键成份:何首乌、当归、虎杖、人参、丹参、贯众等。
  功用和药理:生精养血,补益肝肾。本品有保肝及增强免疫作用。能降低甘 三脂在肝内畜积,促进肝脏排泄溴礁肽钠能力,减轻四***化碳和乙硫氨酸等毒物对肝脏损害,加强肝脏代谢药品能力。
用量和使用方法:>6 岁每次2 粒,<6 岁每次1 粒,每日2~3 次。口服。

  关键成份:人工培养冬虫草菌丝。
  功用和药理:补虚保肝。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培养虫草头孢霉新种和天然虫草对比进行补虚强壮试验研究,结果二者化学成份和毒性和镇静、提升耐缺氧能力、抗炎等药理作用相近似,且在相同剂量下作用强度相近,提醒可考虑用菌丝体替换虫草应用于临床。本品对小儿肝硬化有很好辅助诊疗作用。
  用量和使用方法:胶囊剂,。每次1~2 粒,每日3 次,口服,3月为1 疗程。
诊疗肝硬化单味中药
肝硬化是一个常见慢性肝病,是由一个或多个病因长久或反复作用,引发肝脏弥漫性损害。现在诊疗肝硬化西药即使不少,但大多数疗效尚难肯定。经动物试验和临床验证,以下单味中药诊疗肝硬化疗效可喜。
丹参:现代药理证实,丹参含有多方面药理作用,如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变血液流变情况、抗凝、抗炎、耐缺氧、提升免疫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