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探索图形》的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探索图形》的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mxh2875 2020/11/29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探索图形》的教学反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探索图形》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单元模块之后安排《探索图形》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正方体特征等知识,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中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发现其中蕴含的数量上的规律,以及每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体会分类计数的思想。”让学生经历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均分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并探索小正方体的表面涂色的规律,在实践中理解小正方体表面涂色情况和大正方体中所处位置的关系,并能用字母表达发现的规律,让学生体会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会,在体会中发现数学规律。教学重点是探索和发现每一类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在大正方体中所处位置的关系。
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在这特殊时期,我们在网络上授课,如何做到顺利突破重难点,我认为课堂节奏可以放慢一点,重点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从三种不同涂色小正方体的异同出发,认清每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并且发现所在位置的小正方体的数量,再联系正方体顶点、棱的数量,从简单问题入手发现规律从而学会推理应用。
二、剥茧抽丝
国内的研究者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上达成共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需要注重动手实践和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探索发现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充分留给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机会,体会获得经验的过程。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学习是由学生积极建构意义,逐步完善认知结构。鉴于此,在做中学是本节课的主线,也是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途径。
教材首先提出问题: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是2厘米,3厘米和4厘米的大正方体,再把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找出小正方体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和没有涂色的个数。
从学生探索的欲望上来分析,可以给予学生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从简单的情况入手,逐渐发现涂色小正方体与大正方体顶点、棱和面的联系。对于学生而言,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主动调动转化的数学方法,将问题进行转化,有序思考问题。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是先抛出有10×10×10的大正方体,其中每个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让学生从整体上认知,有四类情况的存在,从而引导学生分类思考。
大家会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可以直观地想象到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在大正方体的顶点上,但是往后的其他小正方体的情况让不少的学生停下脚步。教师的相机引导在此刻相当急迫,而变现出来却要求波澜不惊,让学生从以往学习经验中转化的方法慢慢酝酿,破土出芽——“老师,我们可以从简单一点的情况试试看。”
学生尝试从简单的情况开始,3×3×3的情况则是学生初步感知规则的跳板。学生利用魔方充当简单的学具,直观的想象让魔方变化出新的数学魔力。最大的争议出现在“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究竟有几个,怎么才能数清楚呢?” 第三种情况是探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魔方的几何体演变,直观生动的让学生观察得知“每个面上只有一个小正方体,大正方体有6个面,所以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不难看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