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灾备的目的
灾备,被誉为企业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新时代产业信息化运营的保障体系之一。
它的终极目标是确保组织单位的数据不丢,业务不停,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稳定地对外提供服务。
灾备的起源与发展
灾备是灾难备份的缩略语,而从更严格意义上说,信息系统的灾备应当是指信息系统的灾难备份与恢复,这它包含两层含义:灾难前的备份与灾难后的恢复。
1979 年,SunGard 在美国费城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灾备中心
后来,IT 备份发展到了灾难恢复规划(DRP)
随着灾备业务的不断更新,灾备的外延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业务连续规划、灾难恢复规划、灾难恢复预案、业务恢复预案,还包括通信保障、危机公关、紧急事件响应、第三方合作机构和供应链危机管理等等。
灾备的重要性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只有 6% 的公司可以在数据丢失后生存下来、43% 的公司会彻底关门、51% 的公司会在两年之内消失。”
在灾难之后,如果无法在 14 天内恢复信息作业,有 75% 的公司业务会完全停顿,20% 的企业在两年之内被迫宣告破产。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遭遇灾难的同时又没有灾难恢复计划的企业中,将有超过 60% 在两到三年后退出市场。 ”
2016 年灾备行业的一份可用性报告显示:企业每年因应用停机所造成
的损失达到 1600 万美元,可用性差距进一步扩大。
灾备行业术语: 数据备份
灾备行业术语: 数据备份
双机热备按工作中的切换方式分为:主 - 备方式(Active-Standby 方式)和双主机方式(Active-Active 方式)
主 - 备方式指的是一台服务器处于某种业务的激活状态(即 Active 状态),另一台服务器处于该业务的备用状态(即 Standby 状态 )。
双主机方式即指两种不同业务分别在两台服务器上互为主备状态(即 Active-Standby 和Standby-Active 状态)。
灾备行业术语: 数据备份
本地容灾,一般指主机集群,当某台主机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其他的主机可以替代该主机,继续进行正常的工作。
异地容灾,是指在与生产机房有一定距离的异地建立与生产机房类似的信息平台(备份中心),并采用特定的技术将生产中心的数据传输到该备份中心,从而在生产中心发生较大的灾难如火灾或地质灾害时,仍能对生产数据进行保护的容灾系统。
灾备行业术语: 数据备份
备份与容灾的区别:
备份是为了应对灾难来临时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
容灾是为了在遭遇灾害时能保证信息系统能正常运行,帮助企业实现业务连续性的目标。
灾备行业术语: 业务连续性
业务连续性(Business Continuity)是指在中断事件发生后,组织在预先确定的可接受的水平上连续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
业务连续性(BC)针对的事件场景应包括三类:一般故障(Outage)、紧急事件(Emergency)和灾难事件(Disaster)。
实现业务连续性所需的 IT 措施包含三个方面:业务状态数据的备份和复制、业务处理能力的冗余和切换、外部接口冗余和切换。
灾备行业术语: 业务连续性
业务连续性的技术手段通常包括以下两种:
1. 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简称 HA):群集系统
2. 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灾难恢复(DR)(国内通常简称为灾备或容灾)属于业务连续性的技术层面。在信息服务中断后,调动资源,在异地重建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基础架构、 通信、 系统、 应用及数据) , 灾难恢复也包括本地的恢复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