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基工程
2-1 灰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评、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垫层)。
2 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79-2002)。
3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及要求
应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灰土地基场地平面图及设计要求等技术资料。
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对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
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
材料准备及要求
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主要机具
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作业条件:
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
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并且将管沟、槽内、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
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
4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检验土料和石灰粉的质量并过筛 → 灰土拌合 → 槽底清理 → 分层铺灰土 → 夯打密实 → 找平验收
操作工艺
首先检查土料种类和质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然后分别过筛。如果是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的筛子过筛,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20mm筛子过筛,均应确保粒径的要求。
灰土拌合: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2:8或3:7。基础垫层灰土必须过标准斗,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工地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每层的灰土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2-2a选用。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 表2-2a
项次
夯具的种类
重量(kg)
虚铺厚度(mm)
备注
1
木 夯
40~80
200~250
人力送夯,落距400~500mm,一夯压半夯,夯实后约80~100mm厚
2
轻型夯实工具
120~400
200~250
蛙式夯机、柴油打夯机,夯实后约100~150mm厚
3
压 路 机
机重6~10t
200~300
双轮静作用或振动压路机
各层铺摊后均应用木耙找平,与坑(槽)边壁上的木撅或地坪上的标准木桩对应检查。
夯打密实:夯打(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三遍。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
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槎,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
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根据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
用贯入度仪检查灰土质量时,应先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贯入度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