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语文学习评价手册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 新闻两则
【课前预习】
1. sài  jiān  è  dāng
 2. 度、渡 ; 溃、馈 ; 泄、泻 ; 孤、弧 3.(1) 顽固  顽强 (2) 管辖  管理 (3) 消费  消耗 (4) 封锁   封闭 4. 句子特点 : 用连续比方 , 语言显得生动形象 , 森林形象 , 枝叶茂盛形象 , 生机勃勃 , 富有气势。仿写示例 : 我们在天涯海角游荡 , 不仅是水滴 , 而且是江河了。不仅汇聚成流水 , 而且波涛澎湃着。
【课堂学习】
1. 能够利用新闻标题概括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也能够利用新闻导语进行概括 : 第一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 从一干余华里战线上 , 冲破敌阵 , 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 ( 不含 ), 东至江阴 , 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第二则——在人民解放军伟大胜利攻势 下 , 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 , 我军立即占领南阳。 2. 不能颠倒次序。三层分别写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快速突破敌人长江防线经过 , 它们之间存在时间上前后次序 ; 西路军所通敌情和中路军一样 , 所以放第二层写 ; 而且 " 东路军 " 是文章关键 , 后写以突出其在整体战役中地位。 3. 人物 : 中原我军时间 :1948 年 11 月 4 日下午地点 : 南阳事件发生原因 : 蒋军因全局败坏 , 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两个地域。在我强大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 , 困守南阳蒋军 , 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经过和结果 : 自去年七月 , 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 大量歼敌 , 扩大并巩固了依据地 , 壮大了人民武装 , 根本孤立了敌人 , 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 我军立即占领南阳 , 以后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 , 全部为我解放。
【课后练习】
(A 中 " 剩 " 念 shèng;B 中节奏应划为 " 天若 / 有情 / 天 / 亦老 ";D 中 " 恬淡 " 情感不符合诗意。 )(2) 钟山风雨起苍黄 , 百万雄师过大江。 (3) 诗中关键表现诗人豪迈感情。百万大军快速占领南京胜利令人振奋 , 同时这意味着历史将翻开新一页 , 作为立即谱写历史新篇章革命者 , 诗人自然豪情满怀。 2.(1) 许锡缵获取并传送关键情报 , 为渡江战役胜利立了大功 ( 发明条件 ) 。
(2) 因为许锡缵为自己参与了我军必将取得胜利渡江战役而激动 , 但当初她对外身份还是静。 (3)D( 此处引号是强调特殊意义 , 即此 " 女友 " 并非真正女友 ) (4) 句中 " 关键 " 表明在很多地下工作者中 , 许锡缵是关键 , 担负着关键地下工作同志 ;" 之一 " 表明不止许锡缵一人在做获取长江防御计划工作 , 这表现了渡江战役背后 , 有不少像许锡绩一样 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在为我党我军工作。
第 2 课芦花荡
【课前预习】
    1.(1)V(2)cuān(3)V(4)V(5)diàn2. 清  尖  皇  角 3.(1)B (2)A(3)B
 
(4)A4. 作用 : 这句利用比方 , 把芦花比做丝绒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花盛开漂亮景色 , 衬托出老头子取得胜利时喜悦心情。仿写提醒 : 利用比方对一处景物进行描写。
【课堂学习】
1.(1) 这句利用比方修辞手法 , 暗示了时代背景 : 炮火纷飞抗战时代。渲染了担心、神秘气氛。 (2) 这句利用拟人手法 , 把自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 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3) 写出了天气炎热 , 为鬼子下河洗澡埋下伏笔 , 推进了情节发展。 2. 提醒 : 孙犁小说对美有一个特殊追求 , 她曾在《黄鹂》一文中这么写道 :" 多种事物全部有它极致。虎啸深山 , 鱼游潭底 , 驼走大漠 , 雁排长空 , 这就是它们极致。在一定环境里 , 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 所以,她不是正面地描写刀光剑影 , 而是以白洋淀明媚如画风光作背景 , 用漫天飘飞芦花、雪白如云芦苇、清香四溢荷花 , 点染白洋淀人民新生活欢乐和昂扬乐观战斗精神。文笔显得清新自然 , 婉约韵致。 3. 如 :(1) 她干瘦得像老了鱼鹰 , 花白胡子却尤其精神 , 深陷眼睛却尤其明亮。 (2) 她手无寸铁 , 却神通广大 : 里外交通 , 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 样样全部行。 (3) 她穿行在枪林弹雨中 , 却一点儿也不害怕。   (4) 她一支枪也没有 , 却让十多个鬼子流了血。   (5) 她工作那么繁忙危险 , 她却一直是那么乐观和自信。 (6) 她那么 " 好面子 ", 工作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