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霉菌和酵母计数.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霉菌和酵母计数.doc

上传人:282975922 2020/12/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霉菌和酵母计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项目三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变质。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
三、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冰箱
1 / 7



恒温培养箱 均质器 恒温振荡器xx
电子天平无菌锥形瓶 无菌xx瓶 无菌吸管 无菌平皿 无菌试管 无菌牛皮纸袋、塑料袋 培养基和试剂葡萄糖xx培养基马铃薯
xx红培养基:
4检验程序
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5操作步骤
5.1样品的稀释
5.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称取25g样品至盛有225mL灭菌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振摇,即为1∶10
2 / 7



稀释液。或放入盛有225mL无菌蒸馏水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
∶10的样品拍打2min,制成1 匀液。 5.1.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mL样品至盛有225mL无菌蒸馏水的锥形瓶(可 在瓶内预置适 10的样品匀液。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稀释液注入含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另∶5.1.3取1mL1100稀释液。图1霉菌和酵母换一支1mL无菌吸管反复吹吸,此液为1∶计数的检验程序5.1.4按5.1.3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 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无菌吸管。5.1.5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 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mL样品匀液于2 个无菌平皿内。 同时分别取 1mL样品稀释液加入2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葡萄糖的马铃薯5.1.6及时将15mL~20mL冷却至46℃琼脂或孟加拉红培养基(可放置于
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5.2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倒置,28℃±1℃培养5d,观察并记录。
5.3菌落计数
3 / 7


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记录各稀释倍数和相应的霉菌和酵母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s,CFU)表示。
选取菌落数在10CFU~150CFU的平板,根据菌落形态分别计数霉菌和酵母数。
霉菌蔓延生长
覆盖整个平板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6结果与报告
6.1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计算。
6.1.2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150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
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6.1.3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小于10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6.1.4若所有稀释度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如为原液,则以小于1
计数。
6.2报告
6.2.1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采用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6.2.2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时,前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
替位数来表示结果;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此时也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4 / 7


6.2.3称重取样以CFU/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