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欣赏
清明节主题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
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
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
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
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
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
“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
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
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
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
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
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
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
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
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
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
等一系列风裕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
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
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
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
天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
这个节旦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
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
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
螺,u”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
稳牢
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
针挑岀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
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
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
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二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
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
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
酒为主。
、清明诗句名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赏析
作者简介
令杜牧(803一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
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
“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
才华,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
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
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
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
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
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
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
用手向远处一指一—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
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
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
杳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