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

格式:ppt   大小:983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20/12/4 文件大小:9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任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作者简介
.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词。
肇( ) 彷( )徨 格物 致知
2、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
4、请按照“提——分——解”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整体感知:
.
第一部分(1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
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2~5段):
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
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
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
研讨课文
一、“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二、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三、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
四、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
五、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
一、“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
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事实论证)
.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二、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而是积极的探测。
,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实验的方法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
五、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
,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
,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
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事实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