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规划建设新北京.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规划建设新北京.doc

上传人:Hkatfwsx 2014/6/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规划建设新北京.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规划建设新北京
规划建设新北京
2002年06>9月28日


1992年9月,我国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快速环路———北京二环路竣工通车。《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由此拉开了序幕。此后,1994年,三环路竣工通车;2001年,四环路竣工通车。目前,五环路、六环路建设也已相继动工。环路建设为北京城市建设划分了规划区域。几年来,北京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的城区就是二环路以里。但是,随着三环路的建成,城区的概念扩大到了三环路以内。现在,城区边缘已经延伸到了四环路上。北京的市区到底有多大?其实,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规划市区的范围,东起定福庄,西到石景山,北起清河,南到南苑,方圆1040平方公里。市区中心地区的范围大体在四环路内外,面积近300平方公里。而城市总布局的基本方针是:改变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在市区的状况,从现在起城市建设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远郊区作战略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大力发展远郊城镇,实现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强与首都周围的城市和地区的协调发展;着力构建由市中心区——绿化隔离带——边缘集团——卫星城——小城镇组成的城市布局。北京规划拒绝“摊大饼”去年5月,在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上,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郑裕彤先生为北京勾画了一个灿烂前景:按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蓝图合理规划,吸取先进国家之长处,同时保持文明古国之大家风范,各项配套设施布局合理,绿化面积充分保证,文化古迹得以保护
……郑裕彤先生对未来新北京的描绘,引来许多城市规划专家的共鸣。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早已摈弃了那种像“摊煎饼”一样“摊”大北京城的发展模式。其实,早在1958年,当时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下,中央书记处审定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明确:北京规划市区面积为600平方公里,绿化隔离地区面积为314平方公里。顾名思义,绿化隔离地区就是用大片的绿化带把城市中心区和边缘集团隔开,以防止中心地区与外围组团连成一片,并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游憩场所。同时,它也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1997年7月的一天,在市政府北小楼会议室,市政府常务会遇到了一个新问题。首规委办公室负责人汇报关于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的情况时,坦陈“规划中的绿化隔离区正在遭到违章建筑蚕食、隔离带建设进展缓慢。”会议当即决定:80平方公里不够,要100平方公里。经过长时间周密的调查摸底,有关部门拿出了建设方案。初期的设想是,把隔离地区绿化速度从每年4000亩提高到10000亩。这样,完成100平方公里需要10年。但是,10年,太久了。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后指出,每年要“抢绿”30000至40000亩,原定10年完成的任务,3年完成、4年扫尾。在这场“抢绿”的战役中,四环路建设成为首都构筑绿化新格局的焦点。市政府决定在四环路两侧建百米绿化带,形成了环绕京城中心区的相当于10个颐和园绿化面积的700公顷景观绿地。这条环绕京城的绿色景观大道,从根本上改善了沿线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差的落后状况,同时将市区中心区和边缘集团明显地区分开来。五环路串起十大边缘集团今年,当第一道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即将告竣之时,第二道城市绿化隔离带的规划也开始动笔。在未来几年内,五环与六环路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