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武汉理工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武汉理工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doc

上传人:0640105 2020/12/6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武汉理工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武汉理工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2001年-2020年)
为了适应新世纪国内外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适应社会不断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特制定武汉理工大学创建“两个一流”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规划。
一、学校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学校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1、新世纪的高等教育需要我校有更大的发展。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各国基于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趋势,已把集知识、人才、科技等为一体的现代大学置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地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教育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对我校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纪的高等教育需要我校有更大的发展。
2、新世纪三大行业需要我校科技和人才的支撑。我校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建工建材、交通运输和机械汽车三大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是形成我校办学特色、学科特色、人才特色的基础,新世纪建材行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交通行业“科技兴交”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提升,都需要我校提供科技和人才的支撑。
3、区域经济建设需要我校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校地处华中枢纽城市武汉,是部省市合作建设的大学,我校特有的学科优势、科技成果、专业人才等已经在武汉市、湖北省、华中地区乃至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区域经济建设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我校理应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二)特色与优势
我校已形成八个学科门类以及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整体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和一大批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跨学科高水平的科研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已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1、工科特色与特色学科优势。我校已形成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 1
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特色优势学科,这些学科实力居于国内先进水平,有的在国际亦具影响;形成了土木工程与建筑、能源与动力工程、应用经济学等主干学科群;形成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群以及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等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构成了面向21世纪的新的学科专业体系。
2、行业特色与共建优势。我校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面向建工建材、交通运输和机械汽车三大行业,使学校发展能够依托行业、面向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形成明显的行业特色。学校依托行业建立了建工建材、交通和汽车三个行业董事会,每个行业董事会都有几十家相关大型企事业单位参加,同时三个行业又都与教育部共建武汉理工大学,使得行业与学校成了紧密的共建体。
3、规模特色与合力优势。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已超过4万人,学生与教职工比相对较高;学校整体进入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三校”合并,优势互补,整体实力增强,形成了明显的合力优势。
(三)差距与困难
1、学科结构与内涵方面。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我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点和博士点数目偏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偏少;理学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偏弱;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2、人才结构与素质方面。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我校培养的杰出人才偏少,人才层次结构偏低,缺乏大师级人才和高水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师学历结构不尽合理;部分教师和干部的教育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够开阔。
3、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我校科研经费总体偏少,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少,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和奖项较少,科研基地建设相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产业的发展尚未形成合力与规模。
4、校园现状与经济实力方面。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我校经济基础较差,国家财政投入较少,获社会捐赠支持不多;校区分散,管理难度大,运行成本高;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配备不足,校园总体环境较差。
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 2
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牢固确立“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以“211工程”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与科技创新,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