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连乘、连除应用题混合练习.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连乘、连除应用题混合练习.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20/12/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连乘、连除应用题混合练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混合练习
  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混合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练习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进行检验的良
好习惯。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练习三的第6题。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
二、新课
教学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三年级有43名学生,平均每人每学期用4本练习本,2个学期共用练习本多少本?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
教师同样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怎么知道我们解答的对不对呢2这就需要对解答的过程进行检验。怎样检验呢?
常用的方法是: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查每一步列式和计算,看是不是正确。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上面这道题的解答是否正确。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所列的算式是什么等。每解决一个问题看一看与前面解答的是否一样,直到全部解答完。
教师让学生翻开书第11页,自己解答题目:四年级有43名学生,2个学期共用练均每人每学期用多少本7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检验。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7题.
读题后,,。检验之后,,教师可以带着集体进行检验。
2.做练习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并且进行检验。
3.做练习三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提问:怎样把上面这道题改编成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
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想上一节课的第4题里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然后问:想一想,怎样把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把所改变的题
目写在黑板上:15辆汽车一年可以节约10800千克汽油,平均每辆汽车1个月节约汽油
多少千克?之后让学生自己解答,集体订正。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