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定义
低蛋白血症又称为蛋白营养不良,或者也可以叫做水肿性营养不良。三者属于同义词。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所致氮负平衡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
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及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包括血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少量结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
若血浆总蛋白质低于6g%,可证断为低蛋白血症。
*
低蛋白血症的症状与护理
*
蛋白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厌食
蛋白质合成障碍 :各种原因的肝损害使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减低,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
长期大量蛋白质丢失 :血浆,腹膜,尿,消化道
蛋白质分解加速 :长期发热、恶性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蛋白质分解超过合成,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病因
*
低蛋白血症的症状与护理
*
浮肿, 严重时可出现胸水及腹水。
还可有性功能减退、闭经、骨质疏松、机体抵抗力差等。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者可有出血倾向。
主要临床表现是营养不良。病人日益消瘦,严重者呈恶液质状态。食欲差。疲乏、无力,体力下降,反应渐趋迟钝,记忆力衰退。多有轻、中度贫血,经常头晕,可有体位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临床表现
*
低蛋白血症的症状与护理
*
血浆总蛋白质<%,有相应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诊断
*
低蛋白血症的症状与护理
*
首先应治疗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解亢进的原发疾病。
若原发疾病无禁忌,可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使每日摄入蛋白质达60~80g,保证充足热量供应(2500千卡/日以上),并酌情使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消化功能差者,可予流食或半流食,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病情严重者,可输入血浆或白蛋白。
治疗措施
*
低蛋白血症的症状与护理
*
此类病人皮肤张力极高,容易发生破溃感染,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做好基础护理,消除水肿的原因,给予合理的饮食,做好低蛋白血症全身重度水肿的对症护理,来缓解病人的病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
*
低蛋白血症的症状与护理
*
(一)心理护理
每天多与病人交流,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相关病情及注意事项,从而取得患方积极配合,有利于提高治疗及护理效。
护理
*
低蛋白血症的症状与护理
*
(二)生活护理
病人卧位应安全舒适,符合病情需要。保持床单平坦、整洁、干燥、柔软,床面不得存有碎屑、残渣等,以免损伤皮肤。对出汗较多的病人,更要做好臀、背部的护理。及时更换湿、污的衣服、被褥。经常用温水擦洗受浸渍部位,保持皮肤光滑、干燥。指导病人穿宽松舒适的全棉内衣,以薄为宜,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定时叩背,鼓励病人自主咳嗽,及时排痰,避免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严重全身水肿的病人,首先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其热量与蛋白质的消耗,当水肿有所缓解后,则宜鼓励病人适当地进行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15 min~30 min。
护理
*
低蛋白血症的症状与护理
*
(三)皮肤护理
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对此类病人均在第一时间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关键在于精心的护理,要求必须加强责任心,经常鼓励或协助病人翻身,必要时1 h~2 h更换体位1 次,同时按摩受压部位并尽量使用软枕垫或常温水袋支撑起骨骼突出部及易受压部位。经常检查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如发现局部皮肤红润或淤血,应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再受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进行定期按摩、红外线照射、外涂碘伏原液,外涂美宝湿润烧伤膏等。湿润烧伤膏对已经出现红肿、疼痛、裂开的皮肤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能阻止压疮的发展。
护理
*
低蛋白血症的症状与护理
*
(四)大小便护理
病人排便时给予便盆,保持便盆清洁、干燥,避免刺激损伤皮肤,要求控制时间,每次使用应小于8 min ,且动作应轻柔,以免压伤、擦伤皮肤。便后注意会阴部清洁,可用温水清洁会阴,消除异味。对于会阴部水肿的病人,每日可用50 ℃~52 ℃温开水清洗2次,肿胀严重者可用50 %硫酸镁局部湿热敷,能有效减轻水肿,缓解病人的不适。
护理
*
低蛋白血症的症状与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