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件导读
一、定义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措施
六、病例
低蛋白血症的医疗护理
2020/12/7
1
定义
低蛋白血症又称为蛋白营养不良,或者也可以叫做水肿性营养不良。三者属于同义词。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所致氮负平衡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
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及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包括血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少量结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总量为6·7~7·8g%。
若血浆总蛋白质低于6g%,可证断为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的医疗护理
2020/12/7
2
蛋白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厌食
蛋白质合成障碍 :各种原因的肝损害使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减低,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
长期大量蛋白质丢失 :血浆,腹膜,尿,消化道
蛋白质分解加速 :长期发热、恶性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蛋白质分解超过合成,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病因
低蛋白血症的医疗护理
2020/12/7
3
临床表现
浮肿, 严重时可出现胸水及腹水。
还可有性功能减退、闭经、骨质疏松、机体抵抗力差等。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者可有出血倾向。
主要临床表现是营养不良。病人日益消瘦,严重者呈恶液质状态。食欲差。疲乏、无力,体力下降,反应渐趋迟钝,记忆力衰退。多有轻、中度贫血,经常头晕,可有体位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低蛋白血症的医疗护理
2020/12/7
4
诊断:
血浆总蛋白质<%,有相应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低蛋白血症的医疗护理
2020/12/7
5
治疗措施:
首先应治疗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解亢进的原发疾病。
若原发疾病无禁忌,可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使每日摄入蛋白质达60~80g,保证充足热量供应(2500千卡/日以上),并酌情使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消化功能差者,可予流食或半流食,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病情严重者,可输入血浆或白蛋白。
低蛋白血症的医疗护理
2020/12/7
6
病例:儿童蛋白营养不良
蛋白质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即蛋白质缺乏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表现为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生长迟滞、智力发育障碍、低蛋白血症、肌肉消瘦、水肿、脂肪肝和腹部膨隆水肿等,常伴有各器官功能的紊乱。临床上分为: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低蛋白血症的医疗护理
2020/12/7
7
常见病因
1. 长期摄入不足
(1)母乳不足,代乳品选择不恰当。 (2)骤然断奶。
(3)辅食添加不及时,不恰当。 (4)不良的饮食习惯。
2. 消化吸收障碍
(1)消化系统解剖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肠旋转不良等。
(2)消化系统功能异常: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3. 需要量增多
(1)生长发育快速阶段。
(2)急、慢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如伤寒、麻疹、肝炎等)。
(3)双胎、早产儿。
4. 消耗量过大: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营养素的消耗增多。
低蛋白血症的医疗护理
2020/12/7
8
腭裂
唇裂
低蛋白血症的医疗护理
2020/12/7
9
病理生理
低蛋白血症的医疗护理
2020/12/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