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1,06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东方不败 2020/12/8 文件大小:1.0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本科毕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 连花解毒颗粒急性毒性及解热实验研究
班   级:       07药学     
学 生 姓 名:        林波波     
导师所在单位: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学科  
研 究 方 向:     药理实验研究        
导 师 姓 名: 周欣     陈旭  
职 称/职 务:   主管药师 药师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2011年 1月 5日 至 2011年 5月 11日
填表时间:2011年 1月 23日 
说    明
本计划由学生本人在向导师小组作过开题报告后填写,一
式一份,最后经系(院)及实****单位批准后,留系部存档。
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在课题研究前完成。
计划批准后不得随意更改。
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导师检查两次。检查情况及变动情况应记
录在表内。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连花解毒颗粒由金银花、牛蒡子、芦根等多味中药提取制成,该处方是我院中医科专家长期在临床使用的验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临床适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支气管炎、腮腺炎、斑疹等病症治疗[1-5]。
中医理论认为:由于风热之邪犯表,则热郁肌肤腠理,卫表失和,故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等症;风热上扰则头胀痛;风热之邪上犯则咽燥或咽喉红肿疼痛,口渴欲饮、鼻塞、流黄浊涕。中医的“毒”含义甚广,清热解毒中药所解之的“毒”为火热壅盛所致的“热毒”及“火毒”,主要用于温热病及热毒炽盛症。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清热解毒中药所解之“毒”不仅包括“外源性之毒”(细菌、病毒、内***),还包括氧自由基和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等“内源性之毒” [6]。
连花解毒颗粒所含主药均为清热解毒中药的典型代表,利用动物发热模型对发热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对解热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本课题还对药物的急性毒性进行了考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目前,国内外研究药物急性毒性的方法有很多,经典的有半数致死量试验(50% lethal dose,LD50)、最大给药量试验等,除此之外,还有限量试验、近似致死剂量实验、扩展试验、固定计量法、剂量累积试验等。中药新药中应用最多的是半数致死量和最大给药量试验。
《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规定未在国内上市的由中药、天然药物组成的非注射给药的复方制剂,如该复方制剂处方组成符合中医药理论,有一定的临床应用经验,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一种动物,按临床给药途径进行急性毒性反应的观察。本课题选用啮齿类动物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口服给药方式,对连花解毒颗粒进行急性毒性反应的研究。
发热是清热药最主要的适应症之一,解热作用是清热药的一个重要共性。在实验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引起实验动物发热,如细菌或细菌产物、造成无菌炎症、化学药物、刺激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及暴露于高热坏境等,这些发热模型均可用于解热实验研究,如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注射***枯草浸液、角叉菜胶、牛乳或蛋白胨、加热杀死的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伤寒或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菌液、伤寒副伤寒菌苗、啤酒酵母、2,4—二硝基苯酚等发热方法研究中药的解热作用。为了进行机制分析或特殊研究目的,还可选用内生致热原生成及发热试验、微量PGE脑室内或下丘脑注射致热试验、Lipid A、IL-1、干扰素及TNF性发热试验等 [7]。
本课题选用啮齿类动物大鼠为实验动物,拟采用角叉菜胶为发热模型致热源,皮下注射可于局部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此炎症的形成主要与其诱导前列腺素生物合成及释放有关,可引起一个持续炎症反应,并激活巨噬细胞引发发热。因其来源不同,其致热作用有些差异,故于正式实验前宜先做预试验,以选择适宜的种类、浓度与剂量,此外在预实验阶段观察大鼠体温变化全过程。
二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采用啮齿类动物大鼠和小鼠以口服给药方式,对连花解毒颗粒进行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连花解毒颗粒急性毒性反应的研究
(二)连花解毒颗解热药效学的研究
三 主要研究方案
1 连花解毒颗粒的急性毒性实验
中药新药审评的技术要求规定,当受试药物的毒性很低,或者因浓度或体积的限制,无法测出LD50时,可仅提供最大给药量试验的结果,测定其能达到人用量的多少倍,对药物安全性进行评估,以耐受人用量口服100倍以上为安全 [8]。
1.1  溶液的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