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关于雷电的形成.doc

格式:doc   大小:11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雷电的形成.doc

上传人:小白 2020/12/9 文件大小:1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雷电的形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引言
雷击是夏季经常出现的强对流天气现象之一,是大气云层的自然放电现象。雷击如同冰雹、洪水、龙卷风一样也是种自然灾害。但由于其放电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居无定所,建筑物、电子设备一旦遭受雷击时,会产生超出设备所需的高电压及强电流,造成设备、设施的毁坏,继而引发火灾,造成直接间接损失无法估计。常常击毁器物,伤害人畜,严重危及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了解雷击成因,既有助于认识雷击的危害性,又可加强人类对雷电的防御。
雷击

夏季,自然界由于高温,水分的蒸腾作用加强,空气对流运动旺盛。温热的空气被强大的上升气流推到空中遇冷形成浓积云。雷雨云是所有类型云中最为活跃的一种,在厚厚的云层中存在着大量的正负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分离形成巨大的电偶极子,或多极子。云层中大量的正电荷位于云层的顶部,大量的负电荷位于云层的中下部,少量的正电荷在云层的底部。天上的积云上升受到地面上升的热气流不断的冲击,会发生电离而产生强大的电荷。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使大地地面或建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不同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E=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称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时,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电流,电流做功的结果,可使电流通过地方的气体瞬间温度升高到30000℃左右,从而呈现强烈的火光,这就是闪电,同时迅速加热的闪电通道各部分气体急剧膨胀,强烈压缩附近的大气层产生冲击波,冲击波退化时的声发射,这些声冲击波相互叠加,形成轰轰雷声,这就是雷电。打雷下雨时会和地面之间发生放电现象,与地面上的比较高的建筑物、户外通讯设施等接触,就可能产生电击,形成雷击。
一般情况下(80%—85%的情况),单次雷击不能将雷云电荷完全释放掉。一个雷闪通常包含多个(几个)雷击,而不是一个单一的雷单次雷击形成一个先导放电,在持续平均约60ms(一般为几毫秒到几百毫秒)的暂停后,另一个先导,即直窜先导,在同一通道连续(而不是逐级)传播,速度为1000—10000km/s。这种直窜先导没有分支,沿着第一支回击形成的通道反向传播,产生第二次回击,同样的过程一般会重复3
—5次,在单个负极性雷闪中记录到26次回击。
雷击主要分成以下三种:
直雷击: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凶猛的放电现象;
感应雷: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带电云层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
球形雷:发生时只见一个大球在空中漂移,大球的尺寸大约从10㎝到100㎝。

强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雷电会引起雷击火险,由于雷电主要产生于积雨云中,而积雨云是空气强对流的产物,所以电闪雷鸣常伴有大风,阵性降雨或冰雹等恶劣天气,大风刮倒房屋,拔起大树(有时会被雷暴劈开),农作物遭冰雹袭击,暴雨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雷电功率巨大,会造成重大的危害。雷电的发生会造成树木、房屋、人畜被击毁、烧焦,干扰、中断电讯系统正常工作,甚至会引发石油火灾,造成停电事故,森林失火。世界上每年总有成百上千的人被雷电毙命,被雷电击毁的财产更是难以计数,雷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