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巴菲特之子教你超越自我:做你自己 Chapter 1 安于平凡你就是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可是你看起来好普通! 自我出生以来,曾听过很多人对我说过类似的话,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褒奖-- 并非对我个人,而是对我的家庭。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 普通" ,说穿了就是一个人可以" 正常生活" ,被周围的人所接纳。换句话说, " 普通" 就是一个人有绝佳的机会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生。这种自我展示的能力来自于我们所拥有的人际和情感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正是从家庭中学习来的, 确切地说,是我们通过耳濡目染吸收来的。我在本书中谈到的一切内容, 均建立在这些核心价值观之上。因此我们不妨对其中一些观念稍作审视也思考一下它们是如何代代传承的。如果要列个清单,我认为" 信任" 是最重要的观念之一。从广义的角度而言,信任可以理解为对美丽世界的坚守。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值得我们付出努力使其变得更加美好。如果你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想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那么,抱持" 信任" 的态度会助你一臂之力! 对世界的信任源于对人类的信任, 即使我们并不完美, 但仍然坚信人性本善。人们都希望做正确的事但很多陷阱和诱惑会将我们引入歧途。做错误的事情绝非正途, 而我们真正的本性, 应该是公正而善意的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这样认为。有人觉得人性本恶-- 贪婪、好斗、溺于谎言和欺骗。坦白地讲,我很同情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他们无法维系友情、做生意时,无法摆脱算计和猜疑,甚至无法去爱别人。他们吝于付出,生活注定是一种煎熬。人性本善的信念,是最核心的价值观之一,它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情。这种至关重要的信任感从何而来?它首先来自于一个爱意融融的家庭,以及要有一个安定而互助的社会。我的成长过程非常幸运。在美国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拥有一个极其稳定的家庭。伴我成长的那栋房子建于 20 世纪初,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独栋小屋。我父亲在 1958 年花费 31500 美元买下了它,距我母亲儿时的家只隔了两个街区。当时我的外祖父母仍住在那里。我们的周边是所谓的城乡结合部,那时奥马哈市才刚刚开始发展。虽然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进出城的主干道,但我们的房子更像是一个谷仓,有着电影《鬼哭神嚎》中阴翳的阁楼通风窗。我们还曾经单纯为了好玩,在小小的侧院中栽了几行玉米。当父母看到我能够在过马路前小心看好来往车辆时,便允许我步行去看望我的外祖父母。前往外祖父母家的路上,我就像是置身在一个充满爱意的气泡或长廊中。一路上都有亲人与我拥抱。我的外祖母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 可能现在已不多见, 她曾以此为傲。她总是忙着做饭或是在房子周围忙活。我每次去的时候她都会给我做冰激凌甜筒,并在里面加入糖果,给我惊喜。而外祖父则总是询问我当天在学校的收获。在我步行回家的路上,邻居们会向我亲切招手或按喇叭示意。是不是有种田园诗般的恬淡?不错。但是我深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幸拥有这样一个温馨祥和的成长环境。没能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恐怕得走更多的弯路,才能学会去信任这个世界。但我要说的是:让我在儿时获得安全感并学会信任的,既非金钱,也非物质上的帮助。我们的房屋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爱心满溢。周围邻居的富有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邻里之间可以倾心交谈、彼此照料。我对他人的信任,来源于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温情,这种温情是在相互拥抱、品尝冰激凌甜筒以及辅导功课的过程中获得滋养的。如果说" 信任" 能使我们乐观地看待世界,那么" 包容" 也同等重要。坦诚地讲,如果人们之间毫无差异比如来自同一种族,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性取向和政治倾向,生活或许会变得更加简单。但是,那样岂不是乏味透顶?正是这种差异调剂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对差异的包容能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相反, 当我们成为偏见的俘虏时, 我们的生活将变得狭隘而贫乏。你不相信职场上的男女平等?好吧你的世界正好缩小了一半。你无法接受同性恋?嗯,你的社交人群又要减少百分之十。你讨厌黑人?拉美裔人?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假如你这个不喜欢,那个也不待见,最终你的世界里将只剩下你自己,以及几个外表像你、思考方式也像你的人,这个世界就像一个散发着傲气、死气沉沉的小型乡村俱乐部!这样的一个世界,还值得我们去生活吗? 宽容是我在家中汲取到的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我的父母都积极参与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和 60 年代初的民权运动,对此我感到很骄傲。当时我还只是个孩子,无法理解这些事件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性和可怕的历史因素。但我并不需要关心种族主义和固执偏见的说教,我需要做的只是留心去看。我的母亲从来不羞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她在汽车保险杠贴纸上写着" 好人不分肤色" 。一天早上,我们发现有人在" 不分肤色" 上打了个叉, 并潦草地改写上了" 白人" 两个字。这种愚蠢的破坏行为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曾经认为种族主义只会发生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