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docx

格式:docx   大小:4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docx

上传人:daoqqzhuanyongyou2 2020/12/10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

众所知, 水泥虽然是水硬性材料, 但若将混凝土拌合物直接倾倒于水中, 当其在水 中下落时,由于水的冲洗作用,骨料将与水泥分离,部分被水带走,部分长期处于悬浮 状态。当水泥下沉时,已呈凝固状态,失去胶结骨料的能力。这样在水中直接浇筑的混 凝土拌合物一般分为一层砂、 砾骨料, 一层薄而强度很低的水泥絮凝体或水泥渣, 不能 满足工程要求。 因此,水下混凝土过去都要求在与环境水隔离的条件下浇筑, 而且浇筑 过程不能中断, 以减少水的不利影响, 在其硬化后还要清除一定数量的强度不符合要求 的混凝土。 传统的水下混凝土施工法通常有两类: 一类是先围堰后排水, 混凝土的施工 与陆地相同,存在先期工程量大、工程造价高、工期长等缺点;另一类是利用专用施工 机具把混凝土和环境水隔开,将混凝土拌合物直接送至水下工程部位,主要有导管法、 预填骨料灌浆法、 模袋法、 开底容器法等。 这些施工法使混凝土拌合物容易受到水的冲 刷造成材料重离析,水泥流失,混凝土质量下降,同时造成环境污染。按常规浇筑水下 混凝土的关键是尽量隔断混凝土与水的接触,但这将使施工工艺变得复杂,工期变长, 工程成本大大增加, 况且也难以保证水中混凝土的质量。 随着近海开发及大量水下结构 工程的建设, 尤其是在海洋深水区的开发利用, 对混凝土水下浇筑、 施工的质量要求越 来越高。因此,对传统混凝土进行改性使之能克服上述缺陷,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背 景下,出现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是原西德 Sibo 公司于 1974 年研制、1977 年推广的一项新的水 下混凝土施工技术。 1980 年日本在引进西德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研制成功首例絮凝剂并 开始推广使用,我国则在 1986 年研制成功首例絮凝剂, 1987 年开始推广应用以来, 迄今为止,已经开发出十余种具有一定水平的水下不分散剂产品,并在交通、水利水
电、油、核电站及民用建筑工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三峡右岸重件码头工程、港 码头修复、长江大桥、二桥、黄河桥、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塘江大堤加固、长江取 水工程、山核电站取水口、以及海军的某些工程等,这些工程都因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的使用创出了质量好、速度快、造价低的经济效益。我国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日渐 成熟
,已在实验室配制出90天抗压强度超过100M Pa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以纤维素系列或丙烯系列水溶性高分子 物质为主要成分的絮凝剂,该外加剂的作用主要是使混凝土具有粘稠性,提高了新拌混 凝土的粘聚力,从而抑制水下施工时水泥和骨料分散,保证混凝土在水中自由下落时抗 离析、抗分散。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填补了普通混凝土水下施工的不足和缺陷,大大 简化了水中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促进了水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
2•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有着与传统水下混凝土完全不同的特点。

⑴抗分散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由于保水性好,具有高抗分散性,即使在水中自由
落下,也很少出现由于水洗作用而导致材料分离现象。由于抗分散性好, 水下不分散
混凝土水下强度与陆上(空气中)强度相比相差小,故可不排水施工。
拌和物在40 cm深水中自由落下后的组分筛洗分析结果见表 1。
表1 普通混凝土和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