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报纸的良知》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报纸的良知》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cxmckate1 2016/4/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报纸的良知》读书笔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报纸的良知》读书笔记总结开头的话:从小到大写了无数篇读后感,却很少尝试写读书笔记。在我看来, 读书笔记更能让我注重书中的细节而不是通篇的大感想。随看随记, 随看随想, 我想这才是更适合我们的读书方式吧。新闻理论课上, 印象最深的是对于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强调。报纸的主旨在于将真实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公众。在这过程中, 必须要坚持的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这是新闻的灵魂, 也是新闻人要坚守的准则, 更是报纸的良知。最近读了这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报纸的良知》,更是深感新闻道德对于我们的意义:不单单是影响着一代代的新闻工作者, 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社会。报道中的任何失误, 都是在以整个新闻行业的公信力丧失为代价。 90 年前的、讲述美国报业混乱时期的这本书对于当今的我们并非没有意义,我从中看到了我们现在的报业中与其当时类似的很多问题。这本书为我们带来了很高的思考价值。也许是因为现在的知识限制问题,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益处在于引发了我对于当今报业一些尴尬局面的理解和认识,并指导我深入的思考。在我读到第二章“新闻中的事实和虚构”的“公众的看法”这一部分时, 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每个人将依照自身经验, 把报纸的不准确性普遍化, 推演出对一切新闻可信度的怀疑。小事上的不准确会导致对大事的准确性的怀疑。因此,对报纸可靠性的蔑视已经成为美国公众公认的信条。”——《报纸的良知》, P43 为何人们越来越质疑报纸和媒体的权威?这并非是美国那个年代独有的现象。反观我们自己, 从何时开始不再完全相信媒体所发布的信息?这种现象是谁造成的?媒体本应是为人们传递准确信息和报道的媒介, 但发展至今却出现了这样让人遗憾的局面。不是人们没有缘由地对其反感,而是媒体从一件件小事上反映出的懈怠和失误让公众逐渐失去了对其的信任。当我们一直信任的媒体一次两次传出错误信息和虚假报道之后, 我们就不敢再去完全的相信了。当公众对其发布的信息一再地置疑“这是真的吗? ”的时候,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新闻业的悲哀。为什么以真实, 准确为核心的报业屡屡传出令人尴尬的假新闻, 使得公众一再质疑报纸的行为动机甚至造成对整个新闻行业的不信任? “准确性的最大敌人就是一味追求时效性。”我们往往为了抓住报道的先机而省略了诸如核实、查证这样的环节。常常还没有深入准确的看到事实就为了“时效性”而匆匆发布新闻。尽管公众需要时效性, 与其他报纸的竞争也需要时效性,并且“报纸工作的最大快感来自达到最高时效”,但这种匆忙而不负责任的行为往往催生出并不光彩的后果, 甚至给当事人或单位造成恶劣影响。而遗憾的是每年此类事件不胜枚举。近期沸沸扬扬的三名大学生溺亡事件不也是如此?在尚未调查清楚事件真相的情况下, 多家媒体“第一时间”发布了这条新闻, 致使公众纷纷恶语指责先前两艘渔船的行为, 给前两艘无辜渔船带来了巨大的莫名压力甚至遭到攻击。作为新闻工作者, 不能够盲目追求时效性而忽视了最重要的真实性原则。除了追求时效性以外,新闻独立性的缺失也是造成新闻真实性受到影响的一大原因。新闻界独立包括“不受广告影响, 不受公众舆论和公众品味、商业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的影响, 不受用心险恶的宣传、政党或派别、朋友或敌人的影响”( P111 , 《报纸的良知》)。第一条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