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12/12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旅游产业一直都在兴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牝旅游产
业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一 渭源是黄河最大支流渭 河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和 极具特色的旅游开发价值。为了加快建设渭河特色文化大 县,倾力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 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对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深 入的调研,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就下一步 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做法与成效
(一)产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
紧紧依托渭源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动 植物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 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型战略主导产业来抓,实施“一把手” 工程,成立了渭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制定 出台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渭河特 色文化大县的实施意见》和《渭源县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 实施意见》,明确了 “华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战略品牌定位,确立了建设“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和打造“甘 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强力推出“生态之源渭
河源、文化之源首阳山、活力之源太白山”三大品牌景区。
并与渭河沿线天水、宝鸡、西安等7市区成立了渭河旅游联 盟,签订了 “渭河流域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加强了交流和 合作,联合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域。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齐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 业并举的良好局面。
(二)产业开发体系初步形成。坚持以节会、活动为载
不断扩大渭源文化旅游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
举办了两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甘肃渭源华夏文 明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节,在兰州、西安召开文化旅游宣传 推介会,,全面提升渭源知 名度。邀请美术家协会会员举办书画专题讲座,为加强我县 文化人才相互学****交流搭建了平台。目前,我县有各类文 化市场经营单位44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3家(包括KTV), 吧7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1家,艺术品经营3家, 文化市场其他经营单位3家,专业演出企业1个,出版物零 售单位3家,印刷企业13家)。依托“渭河源”文化品牌, 积极鼓励一批龙头企业参与旅游商品的开发。目前,开发出 了以溥陵桥为亮点的工艺品和渭源土特产为主的旅游商品。
全县现有专业旅行社3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家,新增旅 游商店3家,主要生产有“秀峰”牌南山放养虫草鸡、鹿血 酒、土鸡蛋等土特产,“得林”牌系列中药材营养保健品,“渭 井坊”牌系列酒,“绿源”牌蕨菜、卧龙头、苦苦菜等山野 菜系列产品,深受省内外游客的青睐。2013年1至10月份, 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增速%,文化产业投资额达 到亿元,文化从业人员累计达到1260人;全年旅游接待人 数万人次,旅游收入亿元。人均消费385元,未发生重大(含) 以上游客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
(三)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编 制完成了《渭河源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太白山景区修建 性详细规划》和《首阳山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并通过了评 审。同时,集中精力打造品牌景区。总投资
8600万元的渭 源县渭河源景区基础设滋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755 万元,完成了景区公里车行道路、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 场、景区大门建设工程,并完成了禹王殿主体工程、一线天 摩崖石刻、景区游步道部分工程、玉龙景观道铺装工程、九 鼎台的安装工程、渭河龙王庙、历史文化展馆框架工程和完 成了生态厕所、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和生态桌椅休憩设施等。 总投资4315万元的渭源县首阳山景区一期建设项目,已累 计完成投资1161万元,完成了生态停车场、林下休闲区、5 座景观亭以及景区公里的游步道建设和首阳山山门、八卦 楼、厕所、车站的改造工程,还完成了游客中心框架工程、 采薇苑主体工程、生态厕所、垃圾桶等环卫设滋和部分标识 系统。据统计,全县“农家乐”旅游经营户达到40多家,
直接从业人员达1560人。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编制完成了
《溥陵桥保护及环境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渭河源 自然遗产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约万元,建筑 面积平方米的文化综合场馆,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 美术馆、苏维埃政府纪念馆、非物质文化展览馆、城市发展 展览馆、。目前,已累
计完成投资210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一个大抓项目、抓 大项目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县上把旅游宣传推
介作为稳固开拓客源市场、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方式, 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