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4/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 - 基于东楼村和省村调研结果的分析王茜[ 调查时间] 2008 年4月 27、 28日[ 调查地点] 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东楼村、省村[ 调查对象] 普通村民[ 调查目的] 了解周至县劳动力流动等问题[ 调查问卷] 共发放 60 份,回收 60 份,有效问卷 59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逐年增长,尤其自 2000 年以来。“民工潮”使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自 2004 年以来出现的“民工荒”却让我们陷入了困惑:中国既然是人口大国为何会出现“民工荒”?是什么因素导致在同一地区一部分人愿意外出打工而仍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家乡从业? 本文将在综述国际国内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的东楼村和省村的劳动力转移情况, 分析导致当地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和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得出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些结论提出几点建议。一、文献综述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国外学者所做较为著名的即为刘易斯两部门模型、拉尼厮--- 费景汉模型和托达罗模型。刘易斯模型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界定为由两部门组成:一个是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很小甚至为零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维持生计”部门, 即传统的农业部门, 另一个是具有较多资本和较高劳动生产率的“资本主义”部门, 即现代工业部门, 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下, 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于传统农业部门较高的工资水平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流动。【1 】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 刘易斯模型忽视了农业自身发展问题和农业对工业增长做出的贡献, 他们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是农业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工业资本存量增长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在托达罗模型中, 城乡的预期收入差距而不是实际收入差距被认为是人口流动的决定因素, 只要城市的预期收入减去迁移成本大于农村收入, 理性的劳动力就会选择迁移, 其中城市预期收入由城市工资水平和城市就业率的乘积决定。【3 】【 p277 】国内学者对影响劳动力流动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制度、家庭、教育等方面展开的。杨春瑰( 2005 ) 从制度因素角度考虑认为改革开放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4 】庞丽华( 2002 )认为家庭层次(家庭类型、劳动力数量等) 、社区层次(交通条件、迁移传统等)和省区层次对劳动力迁移影响较大。【5 】胡士华( 2005 )认为教育在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6 】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因素的分析都相当精辟, 但本文主要是基于实地调查的东楼村和省村的劳动力转移情况所做,故只根据所做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方面加以分析。二、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东楼村和省村的劳动力流动规模比较大,在被调查的 59 人中有 41 人家中有人外出打工,占被调查人数的 % 。外出打工者以中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为主, 中老年女性占很小比例。长期外出打工者的务工地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短期(季节性) 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本省的西安市, 只有极少数务工人员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外出打工者所从事行业以建筑业、制造业和饭店服务等体力劳动为主,所需技能和知识水平较低。且打工者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