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科学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学论文.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12/12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学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
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如何使学生提高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培养孩子的实证意识;第二个是学生的思考要符合逻辑;第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仅仅有了这样的理念是明显不够的,我们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在实际的操作层面,我们还必须把这种理念具体化,变成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指导,让科学本质教育扎根于实际的课堂中,落实到实际探究活动的指导上,并且细化渗透到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指导上。近来我一直在思考并实践这一点,把它作为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在反复的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我曾经施教了几次,有成功、有失败,有教训也有收获与经验。对我启发最大的就是科学课必须体现出浓郁的科学味,我们不能忽略科学探究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应尽可能的让科学性贯穿科学课的始终,从而让我们的学生从探究活动中受到一次次科学的洗礼,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下面我结合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再现来阐述我的一些观点与做法。
本课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而学生对这个认识的获得是依靠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学生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猜想、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交流并修正研究计划、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最终获得结论。这个探究性活动涉及了研究问题的确立、变量的选择与控制、实验操作的方法与顺序、研究方案的制定、评价与修正、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也包括了学生对研究过程的反思与相互评价,整个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尽量体现了科学课应具有的“科学性”,在此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提出科学问题-------科学课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也就是具体的、明确的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水溶解食盐的实验,在一杯水中不断加食盐同时不断搅拌,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盐不会无限的溶解下去)
师:对,这位同学讲得很好!物质不可能无限地溶解下去,肯定有一个限度。
那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
师:这个问题我们能进行研究吗?有什么地方不够明确?
生:不能,一杯水是指大杯呢还是小杯,是几毫升呢?……
师:对,水的多少必须确定下来,这样我们才可以研究。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实验就少用点水,用50毫升。所以我们就把今天研究的问题改为:一杯5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分析: 我们科学课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也就是具体的、明确的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而“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是个不能具体研究的问题,怎么办?教师巧妙地从一杯水过渡到50毫升的一杯水,把一个不能直接研究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科学教学的科学性必须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就得以体现。
二、科学猜测--------应该是一种科学性的预测,即是学生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符合基本科学逻辑的一种合理的估计,而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瞎猜。
师:你估计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我们用克作单位来说。
(让学生看一看50毫升水有多少,再看一看1克、2克、5克一包的食盐,并用手掂一掂,获得对量的一些体验与感受)
师:现在你可以作出估计了吗?
生:能。
(学生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