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海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茅山道教传说研究
姓名:吉黎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民俗学
指导教师:黄景春
20080401
摘要关键词:茅山道教传说类型特征道教是我国民间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长久以来对民众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离开道教信仰很难真正理解中国的民间文学。以往的道教文学研究侧重于道教对精英文学的影响,而道教与民间文学的交叉研究很少受到学者的关注。茅山作为道教重镇,有关其研究专著大多只介绍茅山道教本身的发展情况,关于茅山道教对当地民间文学的影响的研究迄今很少有人涉及。茅山道教传说大多都很古老,在茅山及其附近相关地区流传了上千年,数量众多,内容斑斓多彩,在各地广为流传。对这样一种具有宗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传说进行研究,既是为了探讨宗教圣地与周边地域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也是为了经由此案例研究探讨宗教与民间文学之间的交互影响,同时,对这些丰富多彩的传说的搜集和整理也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全文分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正文分四部分。第一章简述茅山道教的发展史及茅山道教传说的基本情况,界定了本论文研究的资料范围。第二章和第三章对茅山道教传说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研究,按其自身特点分为人物传说与地方风物传说两大类,再细分若干小类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第四章阐述了茅山道教传说的特征和价值,指明其自身的特性及其丰富内涵。最后的结语部分指明了本论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甌...甌’鮪琤:甜.。.,.【.篿,,
名雀暑希签名::坦曼:五原创性声明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C艿穆畚脑诮饷芎笥ψ袷卮斯娑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第一节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茅山道教传说研究是宗教、文学、民俗学的交叉研究。它融合了地域文化、道教信仰和传说文本研究三个方面,但重点着眼于民俗学研究。茅山道教传说在茅山及其他相关地区流传了上千年,传说种类纷繁复杂,呈现出丰富的宗教和社会意义。总的来说,笔者认为该选题有以下几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一,探索茅山道教传说的传统。茅山道教从创始至今已上千年,积淀了深厚的道教文化传统,本文拟从道教传说入手探索其文化内涵,并以此对当地民众的“共同记忆”给予关照。第二,。系统研究茅山道教传说。茅山道教传说在茅山以及周边地区已流传了几千年,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是当地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深深扎根于茅山以及周边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历史之中,是一笔无形但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通过分类以及功能分析,剖析茅山道教传说的主题及特征。已有的有关茅山道教传说的内容基本是传说文本的搜集和整理,并没有运用理论工具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学术研究。茅山道教传说是道教信仰与民间传说的结合,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学界对道教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诗、赋、文以及小说等文学形式与道教的结合。但很明显道教对文学的影响并不局限于精英文学层面,学界已讨论过的道教与民间信仰习俗的联系进而影响到岁时习俗与娱乐习俗,但迄今很少有人涉及道教与民间文学的研究。本文意在对道教与民间传说在茅山地区的结合进行初步的探索。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概况传说是民间文学诸体裁的一种,因其独特的性质现已独立成一门学科——男《传说论》,程蔷《中国民间传说》、《中国识宝传说》、《骊龙之珠的诱惑——等文学体裁。李小光所著《生死超越与人间关怀——神仙信仰在道教与民间的传说学,成为民俗学中有自己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分支学科。目前,已有柳田国民间叙事宝物主题探索》,贺学君《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等专著,各类学者、民间文艺工作者整理的传说集更是汗牛充栋。但其中就笔者目力所及,还未出现一本专著详细论及民间传说与道教的关系,已出版的《道教的传说》∞等道教传说集子主要偏重于介绍道教人物的奇闻轶事,主要还是为了宣扬道教,并非为了对其进行研究。茅山道教研究专著也大多只介绍茅山道教本身的发展情况,几乎没有论及茅山道教对当地民间文学的影响。傅勤家的《中国道教史》是早期道教史研究的代表作,其中第六章《道教之形成》介绍了茅山道的大致情况。日籍学者渲德忠所著的《道教史》则介绍了茅山的发展史,以及葛洪等道士修道著书及他们对茅山发展的重要作用。卿希泰、唐大潮的《道教史》的第十章第四节《道教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