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鲁迅是1918年发表《狂人
日记》时用的笔名
1898年留学日本,学习医学,后弃医从
文,1902年回国。五四时期以短篇小说
和杂文创作而著名,并产生重大影响。
1936年去世,有很多人为他发丧,在他
遗体上覆盖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民
族
职业:文学作家,杂文家,思想家,评论家,革
毕业院校: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体裁:杂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
记》《朝花夕拾》等
●地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有人把鲁迅当做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主要作品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
4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故乡》《野草》
●论文集:《门外文谈
ρ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
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集》《伪自由书》等18部
人生格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驽小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岂有豪情是旧时,花开活落两由之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翻译思想:直译硬译与宁信不顺
背景
直译硬译的内涵与目的
三宁信不顺的含义与目的
四直译硬译与宁信不顺的关系
背景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翻译活动风起云涌,极一时之盛。晚清时期随
意删改原作译者自主性过度夸大的翻译风气
2中国人素来对自身文化怀有强烈的自信,中国
增靠空拙粲和狀凭留f对
3通过对外国作品的翻译帮助我们创造出新的字眼
词汇以及句法改进和完善当时的白话文,为中国
的语言引进新的表现形式输人新的表现方法。
4意译之风存在随意删改原作译者自主性过度夸大
的现象。提倡“硬译”是因为想更加忠实于原文
也就是对原文的"信"。
直译硬译的内涵与目的
“按板规逐句,甚而至于逐字译”。硬译显然
没有任何贬义,而只是把它作为直译的代替说法,
“硬”字实际上针对某些句法词法而言的
硬译的目的为更好地保存“原来的精悍的语气
。鲁迅的直译是针对“歪译
而言的,而他的“硬译”主要是针对理论书和研究者
四宁信不顺的含义
宁信而不顺”一说典型地体现了鲁迅
的翻译观,也是理解鲁迅翻译文学的历史
价值和意义的关键。“信”就是忠实传
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语法结构。而“顺”
的翻译则是使译文在顺从中国人固有语
法规则和语言习惯中归化到中国传统的
思维模式里面。
鲁迅主张宁信而不顺,并不意味
着对“顺”的否定。他对翻译中
“信”与“顺”的关
系有着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