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冀发改服务[20XX]1973号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计划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屠宰、捕捞后,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步骤一直处于适宜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确保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降低损耗、预防污染特殊供给链系统。加紧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食品安全,含有十分关键意义。为促进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制订本计划。
一、基础条件
(一)现有基础
1.应用规模逐步扩大
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应用,设施条件不停完善。20XX年,全省规模以上冷库达成972座,容量56万吨,专业化冷藏车辆900多辆,温控加工及分拣设备2800多套。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普遍加大冷藏、冷冻、低温加工等设施建设,大型商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商业企业生鲜、冷冻食品营业面积大幅提升,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和食品加工生产企业,普遍建立起标准化生产车间和低温运输车队,推进了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高
附加值农产品冷链快速兴起,集冷冻、冷藏、加工、配送、销售为一体冷链物流体系正在形成。
2.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本省作为全日益提升,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使用准则等60多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得到推广应用,覆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步骤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到20XX年,全省种植业无公害产地707个、畜产品产地1377个、水产品基地139个,共有231个农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形成了47个无公害蔬菜品牌。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体系建立,为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冷链物流供给提供了坚实保障。
3.市场网络日益健全
本省农产品商品市场体系较为发达,现在各类农副产品市场达成607个,年交易额靠近10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83个,10亿元以上19个,20亿元以上9个,初步构建起辐射全国各地,集收购、加工、储存保鲜、流通配送等功效为一体农产品流通网络,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连接生产和消费关键纽带,为建立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物流体系发明了条件。
4.发展环境不停优化
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工作,专门制订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计划》,把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农业竞争力关键路径。本省高度重视鲜活农产品快速流通通道建设,构建起通往京津等关键城市农产品绿色通道,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便利,有力推进了冷链物流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关键性深入得到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重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需求不停增加。
(二)存在问题
和发达国家和优异省市相比,本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部分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总体发展水平不高,鲜活农产品经过冷链流通百分比偏低,除肉制品、水产品外,多数农产品物流关键以常温或自然形态为主,损耗严重;部分在屠宰或储藏步骤采取低温处理产品,在运输、销售步骤出现“断链”,缺乏完整独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链;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冷链物流手段还未普及,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二是市场化水平较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大量冷链物流服务资源分散于食品、农产品初级加工等领域,资源整合和增值服务能力较弱,致使农产品产后损失较大,附加价值未得到深度挖掘。三是市场主体规模偏小,服务标准不统一,缺乏在中国外含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优势大企业。四是
硬件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信息化水平低,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提供系统低温保障,各步骤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农产品追踪溯源技术支撑能力较弱。
(三)面临形势
伴随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
1.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满足消费供给和市场流通客观需求
伴随收入水平提升,城镇居民对生鲜农产品安全性、新鲜度和优质营养等方面关注程度不停提升,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消费比重大幅提升。和此同时,消费方法多样化和消费需求便捷化,对于农产品温控处理、保鲜加工、快速配送等冷链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适应农产品流通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新趋势,为深入降低损耗、降低营养流失、调整市场供求和促进产品增值,冷链物流成为相对独立产业形态,加紧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2.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提升产业竞争力迫切需要
本省作为全国关键猪肉、牛羊肉、果蔬生产基地,以生产基地为依靠专业化农产品产业链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发挥冷链物流组织协调作用,构建连接生产和消费安全高效产业链条。发展冷链物流,既能经过降低产品损耗,
间接地节省耕地等农业资源,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