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莎士比亚的另一面.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莎士比亚的另一面.doc

上传人:1875892**** 2016/4/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莎士比亚的另一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莎士比亚的另一面莎士比亚的另一面莎士比亚曾在《雅典的泰门》中, 对金钱发出过最狠毒的诅咒, 认为钱不能解决任何人生问题。那么, 在现实中, 他是否真的这么认为呢? 最近有学者通过梳理历史档案, 发现了莎士比亚的另一面。莎士比亚生于富商家庭, 13 岁时家道中落,因此在他的剧作中,复兴之梦始终萦绕着他, 他对收复失去的财产、头衔和身份抱有强烈的渴望。莎士比亚的创作高峰期在 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 这一时期被称为“小冰河期”,天气寒冷,雨水过量,极端天气频繁,植物生长缓慢,粮食连年绝收或者歉收,整个欧洲弥漫在粮食短缺的阴影里。莎翁骨子里流淌的生意人血液激发了他, 他多次囤积谷物、麦芽和大麦, 一类是紧缺的口粮, 一类是酿酒的材料, 然后高价转售给本地百姓和商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他还将倒卖粮食获得的钱财放贷给急需用钱的穷人, 利息高昂。如果有人拖欠或无力支付全部欠款, 莎士比亚就会起诉他们。而且, 为了利益最大化, 莎士比亚还选择了逃税。为此,莎士比亚被当局追查,并于 1598 年因在粮食短缺期间囤积谷物遭到起诉。这一过程持续了 15 年,通过这一时期的积累,莎士比亚很快完成了角色转换,跻身上层社会。他一生只工作了 24 年,便“金盆洗手”过起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这一过程, 因为大师身上的光芒而被深深掩盖。人们或许无法接受、无法宽恕创作天才同样受私利驱使而做出不堪的行为,但其实这一历程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如《李尔王》中描写的因粮食分配不公而引发的战争, 以及很多有关饥荒的描写,其人生感悟源自身边的生活。人们说, 莎士比亚是一个饥荒中的男子, 很人性、很简单、很客观, 但细细思索, 也很复杂。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渴望来审视他们吧, 留下的、带走的、存在的、虚化的,因为人类都是为了梦想而活着、忙碌着、辛苦着、得失着,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