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概念
绕 的旋转
绕 的运动
示意图
地轴
太阳
1
方向
自 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 时针
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同左
地轴空
间指向
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
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运动周期
↓
现象周期
1恒星日
(23时 分 秒)
1恒星年
(365日 时9分 秒)
1太阳日=24小时
(昼夜更替现象周期)
1回归年为365日5时 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北极星
西
逆
56
4
6
10
48
2
速
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为
15°/时(或1°/4分)
平均约1°/天
近日点 ( 月初)
远日点慢(7月初)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平均约
30千米/秒
关系
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目前存在
的交角(黄赤交角)
快
23°26′
1
3
4
时间
(日期)
北半球夏半年(南半球冬半年)
3月21日→ 6月22日→9月23日
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
昼夜等长
→昼越来 →最长→越来越短→
→夜越来 →最短→越来越长→
昼夜等长
南半球
→昼越来 →最短→越来越长→
→夜越来 →最长→越来越短→
越长
越短
越长
越短
5
时间
(日期)
北半球冬半年(南半球夏半年)
9月23日→12月22日→3月21日
直射点移
动方向
赤道→ →赤道
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
昼夜等长
→昼越来 →最短→越来越长→
→夜越来 →最长→越来越短→
昼夜等长
南半球
→昼越来 →最长→越来越短→
→夜越来→最短→越来越长→
南回归线
越短
越长
越长
6
1.基本特征: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因此晨昏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晨昏线是由弧度均为180°的晨线和昏线两段圆弧组成的大圆。
(2)晨昏线所在平面总是平分地球,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总是平分赤道这条纬线。
(4)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观察者观测太阳时的视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总是为零。
(5)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总是自东向西运动。
7
2.在光照图上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常用方法如下:
(1)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
8
如上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B点为北极点,顺着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以是昏线,而则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以是晨线。
(2)根据时间判断: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有两个,两个交点的地方时是确定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的为晨线,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的为昏线。
(3)根据昼、夜半球判断
①昼半球的东界为昏线,西界为晨线
②夜半球的东界为晨线,西界为昏线
(4)在常见的侧视图中,我们可以利用“左夜为晨,右夜为昏”这一规律来解题,也就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在左右的位置判断晨线或昏线,晨线左边一定是夜半球右边一定昼半球,昏线正好相反。
9
1.地方时的判断与计算
(1)依据:同一时刻地球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计算步聚:
第一步:求两地区的经度差。
第二步:经度差和时间的换算、求时间差。
第三步: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用“+”,西侧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