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宜城市人民检察院预防犯罪“五进”宜城市人民检察院预防犯罪“五进”近年来, 宜城市院将预防职务犯罪“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 收到明显成效。各部门紧密联系, 相互配合, 构建“部门联动、人人参与”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格局。成立由反贪局、公诉科、侦监科、办公室、预防科、办公室组成的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 巡回在辖区宣讲法律知识和预防职务犯罪相关内容。反贪局、渎检局立足发挥惩治职务犯罪职能,重点加强农村、企业、机关的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体系建设。侦监科、公诉科充分发挥惩治和预防未成年人刑事犯罪职能, 重点加强学校、家庭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民行科、预防科充分发挥办理民行申诉案件和推进职务犯罪预防规范化的职能, 推进社区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通过活动, 普及法律知识, 推广预防文化, 倡导廉洁公正, 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一、预防职务犯罪进社区, 构建“三个平台”。一是构建便民平台。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 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在城区 14 个社区建立了“民事行政检察代理申诉点”,深入社区搞好服务。二是构建互动平台。检察干警积极与社区联络员实行双向互动, 定期到申诉点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 现场接待群众来访, 受理申诉线索, 协同社区调解矛盾纠纷。三是构建宣传平台。与宜城电视台联办“对法院民事行政裁判不公案件可向检察机关申诉”专栏, 连续三个月滚动播放。同时, 向社区联通、移动手机用户发送廉政教育短信 10 万余条、宣传资料万余份,让群众知道如何向检察机关反映情况,提出申诉,举报诉讼活动中的职务犯罪线索,从而拓展了案源渠道。去年 5月, 该院在雷河社区宣传时, 社区联络员反映一件法院超期审理一年零八个月的案件线索,该院依照有关规定, 迅速启动法律监督调查机制, 向法院发出了检察建议, 后法院仅用半个月就审结此案,使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二、预防职务犯罪进农村, 打造“三个影响”。一是打造宣讲预防影响力。该院连续三年派员在全市 10 个乡镇三级干部会议上进行法制宣讲, 大力营造农村基层干部“不想、不能、不敢”腐败的氛围。二是打造服务预防影响力。在全市所有乡镇设立检察便民服务站的基础上,由院 30 名中层干部担任包村“平安指导员”,宣讲法律做好调解,并筹资 15 万余元用于包村水、电、路、渠等方面建设,让村民感受到法律监督服务就在身边, 减少犯罪概率。三是打造个案预防影响力。紧密结合查办粮食直补等领域 67 件职务犯罪案件,组织庭审观摩强化警示, 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 制作光碟有力宣传, 真正达到了“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法律和社会效果。三、预防职务犯罪进机关, 实现“三个结合”。一是与领导干部岗位廉政教育相结合。通过举办“廉政大讲堂”、巡回开展廉政教育讲座、发送廉政短信等方式,实现领导干部岗位廉政教育全覆盖。二是与重点行业廉政风险防控相结合。和市国税局等 6 个部门, 以文件形式会签了预防职务犯罪实施方案,积极构建“系统上下联动、机构内外监督”的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形成了预防职务犯罪的整体合力。三是与开展警示宣传教育相结合。组织市交通局等单位的千余名干部职工到革命圣地延安、襄南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加强自律意识。四、预防职务犯罪进企业,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人群预防。去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