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仅供个人参考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1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 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计划”,参照湖南省卫生厅下发的《放射影像质量保 证方案》,特制定本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 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1、 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
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 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 术人员,一般由 5—7 人组成。
2、 放射科常规 X 射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 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 定期的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 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 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 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 X 射线检查和扫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影像诊 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 质量报告的控制。
3、 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2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1、 从事 X 射线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 得执业医师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
2、 从事放射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术人员应 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3、 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 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1、 科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 X 射线摄片 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 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 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 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2、 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 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 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3、 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 告质量。
4、 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 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求技师及时处理。如
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 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5、 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临床手术、病理或出院诊
3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 6 次,统计影像 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 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 X 射线影像质量标准
1、 一般要求
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
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 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 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
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所用胶片统一,胶片尺寸合理,分隔规范, 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 11x14 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 10x12 英寸。
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 片放大比例不小于 65%。
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湖南省
《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五章第一节,X
4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片影像标准。
2、 优质片标准
(1) 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