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中国的最新资本结构理论对企业融资实践的启示
企业的建立、生存、发展需要一定的资本,怎样筹集资本是现代经济学中久研不衰的课题。股权融资、负债融资是组成企业长期资本的两大基本来源,,是研究资本结构变化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理论,在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资本结构课题在西方已有相当广泛的研究,、米勒定理的创立人还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经济理论界影响重大。所以,在探讨出自中国的最新资本结构理论--CHH资本结构理论对企业融资实践的启示之前,有必要对已有资本结构理论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西方国家资本结构理论的简单回顾
资本结构是个十分古老而又神秘的课题,伴随着借贷的出现就已经摆在了人们面前。由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致使西方国家的经济有较快的发展。作为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也在西方国家最早兴起。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研究资本结构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优化资本结构来降低资本成本,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由于人们在不同时期对资本结构有着不同的认识,,可分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对资本结构的研究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进行的,并未形成完整、系统的资本结构理论体系。由于研究所依赖的假设条件不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学说
(1):在筹资方式中,负债成本率低于权益成本率;财务杠杆率的变动不影响负债成本率和权益成本率。根据这两点基本认识所得出的结论是:企业资本成本率会随着财务杠杆率的提高而下降;企业总价值或普通股市场价格会随着财务杠杆率的提高而增大。
(2)经营净利法。经营净利法理论认为,虽然负债成本率低于权益成本率,但提高财务杠杆率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将导致权益成率上升,从而抵消财务杠杆率的变动对资本成本率的影响。所以这种理论所依赖的基本假设是财务杠杆率的变动不会对企业资本成本率产生任何影响。基于这促假设所得出的结论是:企业价值不受资本结构变动的影响,即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问题。
(3)传统法。传统法理论假定:企业财务杠杆率提高必然导致财务风险增加,而财务风险增加又必然会引起负债成本率和权益成本率上升;资本成本率与财务杠杆密切相关,并非独立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负债成本率低于权益成本率时,虽然,当财务杠杆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时负债成本率也将上升,但负债成本率的上升幅度低于权益成本率的上升幅度。所以,企业存在最优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处于负债大于零,但低于100%的某一点上。
由于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是建立在对投资者行为的假设而非精心构造的理论基础或统计分析之上而得出的,所以一些学者认为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应用并无多大实际意义。
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陆续创立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以下的观点:
(1)MM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莫迪里亚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 Miller)于1958年6月联合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论文,:①不考虑公司所得税;②资本市场完善,个人与公司可以按同一市场利率借款;③公司与个人不会由于负债而破产,未来的息税前利润可以准确估计;④无筹资交易成本,等等。基于这些假设,MM通过套利证明提出了“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一经提出就在经济理论界引起悍然大波,反对的、支持的各不相让,,莫迪里亚尼和米勒于1963年联合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公司所得税与资本成本率的修正》一文,提出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条件下,由于利息费用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所以负债会增加公司的总价值。增加价值就是债券价值与所得税率乘积的现值.
VL=VU+TB
式中VL代表运用负债经营企业的价值;VU代表无负债企业的价值;TB代表减税收益或税收优惠。基于这种观点,负债越多公司价值就越大,推论之负债100%时公司价值最大。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