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内科学:骨质疏松症.ppt

格式:ppt   大小:5,666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科学:骨质疏松症.ppt

上传人:窝窝爱蛋蛋 2020/12/16 文件大小:5.5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科学:骨质疏松症.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骨质疏松症
目的与要求
掌握: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
熟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了解:骨质疏松症病因和危险因素,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分类,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骨转换率评价。
定义
病因和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预防与治疗
定义
WHO(1993)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随后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
美国国立研究院(2001):一种骨骼异常,特征是骨强度降低,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骨强度反映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主要特征的整和。
Normal bone Osteoporosis
分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包括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见于青少年,原因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某些疾病、药物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小梁骨量加速丢失,椎骨压缩和桡骨远端、股骨颈骨折较常见,骨转换率(bone turnover rate)增高即高转换型OP;
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由衰老引起的骨小梁和骨皮质逐渐丢失,椎骨楔形骨折和髖部骨折较常见。
病因和危险因素
骨吸收因素
性激素缺乏
活性维生素D缺乏和PTH增高
细胞因子表达紊乱
骨形成因素
峰值骨量降低
骨重建功能衰退
骨质量下降:遗传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骨峰值:人一生中所获得的最大骨量。
髋部的骨峰值出现较早(20~30岁)
椎体的骨峰值出现较晚(30~40岁)
理想骨峰值的获得:
遗传+运动+营养(幼儿、青少年时期钙及
蛋白质的补充)
绝经后妇女OP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