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21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的校本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受益匪浅,经过这次中学习,我本着认真学习,认真领会的态度,从优异老师及学校领导们一场场出众的教学小说演讲及讲座中,我更深入了解和掌握了教学经验的发展和养成是和老师日常认真的教学工作分不开的。于是,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部分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授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叙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深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经过培训取得的多个方面的体会:
一、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当好组织者
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课改前相比,新课程更含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常常让我们认为有些难以驾驭,课堂教学中过多的表现为束手无策。原因是教学过程中,老师面对教材中出众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习惯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听了专题讲座,使我明白,我们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应该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法,立刻了解她们的认知情况,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自主学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们要变换角色,将课堂有效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堂新课开始,能够经过新课的导入设计、学习气氛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原因、课堂内外的多个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觉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觉。老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二、创设良好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全部是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实,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全部讲话就是参与吗?教授的见解是:“应该说,站起来讲话是参与,但从其次上看,可能这只是一个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主动参与,学生所回复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细致思索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讲话是否会引发其它学生的思索;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主动,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全部在讲话,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地、认真地、缜密地思索。”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部分活动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主动参与讨论并正确地回复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极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相互交流、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灌”,直到让学生认同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我们以后教学过程中很值得注意的问题。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教授认为,应该创设合适的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同时,老师要放权给学生,给她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她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老师应该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