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竹刀.ppt

格式:ppt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竹刀.ppt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4/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竹刀.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陆蠡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 “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那便是陆蠡。散文家陆蠡陆蠡简介: (1908 —1942) ,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1931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 年到 1934 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在 1942 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月数月, 惨遭杀害, 年仅 34岁。主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1942 年3月,陆蠡与张宛若女士结婚,三个月后,他英勇就义。常春藤一样的陆蠡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赞成南京政府(暗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陆蠡上了酷刑。陆蠡的散文既华丽又质朴,从早期的清新灵动到中期的蕴藉深沉和晚期的浓郁有力,都给我国的散文创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形式多样, 有的是小说的浓缩,有的是哲理的具像,还有的深情优美几近于诗。他的散文,在现代散文的百花丛中,有着夺目的光彩和独特的风格。《竹刀》原名《溪名集》,1938 年3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绸面烫金,收入《文学丛刊》第五集,为第 12种。陆蠡“后记”云,全书“共九篇,分上下两集。上集自1936 年6月起至 11、12月止,下集起 1937 年1月迄 4月,未记日期。”付印时, “八一三”战争己爆发,故在 1938 年3月2 日复增写“附记”。《竹刀》集里所收的《庙宿》、《嫁衣》写了旧中国农村妇女的不幸遭遇,《嫁衣》尤为凄美悲怆,有强烈的悲剧力量。另如《溪》、《灯》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怡和的山野风光及淳朴民风的眷恋,对平原城市的厌倦。《竹刀》写于 30年代,那是一个血与火的年代, 沉沦与觉醒、压迫与反抗、侵略与抗争构成时代的主旋律。《竹刀》通过对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的揭露。对走向反抗的农民的歌颂,告诉劳苦大众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只有站出来战斗;才有希望捣毁吃人的旧制度,过上幸福的生活。它虽在开篇先以飘逸潇洒、疏朗俊秀的笔调, 描绘了一种美好安宁,没有人世间欺压、纷争的理想氛围和太平世道,字里行间透出山岭的野气,流动着山野间那淡淡的清香。松林中簪花的少女、耳朵沿搁着野花的桃夫、高山流水的奇观、淙淙涧底流出的桃花瓣……一片美丽和平,一个远离现实的桃园仙境。但这决不同于离世逍遥的隐士之啸傲山林。《竹刀》是融合着清丽委婉与深沉雄浑的交响乐章,它那美妙的诗情画意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同在每个读者心中久久回荡。《竹刀》所以有如此撼人的艺术魅力,主要得力于陆蠡精美的艺术构思。有人把优美的意境和风格比为箫声,将壮美的风格比为剑气,而《竹刀》兼得箫声与剑气二者之美,即将细腻婉约的阴柔之美与音韵铿锵的阳刚之美、令人倾倒的美的描绘与鞭辟入里结合起来,参错中寓整齐,差异间蕴和谐,“和”而不同,违而不乱,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感情得以充分体现。《竹刀》这篇散文的最大特色,是于蕴藉处见深情,象一座沉默的火山,内心里滚沸着炽热的岩浆。它充满着作者对山民的赞颂之情,它饱含有对不合理旧世界提出的直接控诉,它讴歌了叛逆者的反抗精神。《竹刀》:情感与理智的精神游走《竹刀》的写作已表明作者“为文”意识的自觉与自省。作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中多愁善感而又讷于表白的陆蠡,追求自我寻觅自我的位置,在时代大我与个体小我之间寻求平衡,成为其永恒性的内在精神困惑。《竹刀》集里绝大多数都是这种精神冲突外化出来的“内心抱怨”。在这频频的“抱怨”声中,我们真切地倾听到作者那敏感的,忧伤而又奔突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