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2013年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3年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4/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3年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周教学反思武雅婷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只有让我们的品德教育真正生活起来, 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真正的需要,学生的道德生命才能生动、完满。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 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在回顾生活过程中, 深化道德认识。在学完教材上的内容后, 我们可以选择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拿出来让学生讨论, 思考, 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另外, 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 还应回到生活中, 进行体验, 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就应及时讨论,联系课堂上的道理, 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都要牢记这些道理, 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孩子们的想像力是非常丰富的,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这种能力经常会被无情地扼杀。品德与生活课程源于生活, 生活是学生创造灵感之根本。我们在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的同时, 还要注意释放学生的大脑,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生活, 找到创造的灵感, 发挥各自的智慧才能, 以自信的心态去创造、去想像、去生活。只要他们有这个意识,即使是海市蜃楼,也是美的。有生活, 才有感受; 有实践, 才有体验。《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善于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我们一直追求让“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 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细节决定成败, 生活化的思品课的构建必须从课堂的细节做起, 在我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直追求让“教师快乐地教, 学生要想使思品课真正走入学生内心,无论从备课、上课、还是布置作业上,教师都要精益求精, 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动态, 亲近学生, 了解学生, 这样的思品课才是学生想上的一门好课,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