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五月份教学工作反思达依乡坪子小学三年级( 2 )班李昌奎几年没有上课了,和学生接触了两个多月。感触颇深,现将这个月的感想记录于下。以供以后教学中参考。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阶段,无论从孩子的心理还是认知都是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年。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教学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 但到了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虽然是仿写,但对于孩子们来说,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确是很难把握的。新教材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过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甚至在开始就对写作失去了兴趣……鉴于该班学生基础薄弱,家庭教育方面不太重视等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应着重从学情出发,逐步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一、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材的开始,不再急于讲授课文。而是打破了常规,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符合了小语新课程标准“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开学初,我就了解到该班学生写字不太认真。我就注重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则放在了次要地位,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真正做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步进行。教材中的 24篇讲读课文,8篇阅读课文,8篇选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就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把握教材,根据学情,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语新课程标准认定,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 “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课堂上的收获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 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 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三、把握训练重点,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新教材旨在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