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
穆凯利
高二生物组
减数分裂(第1课时)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了解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内容还与后续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联系,特别是学习遗传的规律,变异的类型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都有很大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1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
2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
二 教学目标分析:
: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②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③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
: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能力。
: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物质不同的配子,是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 学情和教法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已经有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知识背景,采用:“目标→观察→思考→质疑→解疑”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系统。教学过程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借助PPT课件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针对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画图作品,及时纠错,及时总结。
四 教学过程安排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 体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有什么特点?
教师设疑:每个人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假如精子和卵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那么,子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变化吗?(使学生产生对配子形成方式的兴趣和思考)
请推测:成熟的生殖细胞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图表对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及产生方式进行推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课件展示(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