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青田侨乡文化,5级,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地址:鹤城镇
性质与特征: 青田是全方公里,现有20万华侨分布在世界122个国家和地区,以欧洲为主。青田人侨居海外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本县有侨眷26万,%,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定的侨眷侨属关系。华侨回国探亲、旅游、投资、参与公益事业,带回大量的资金和西方的人文理念,形成了具有浓郁异国风情的青田侨乡文化,它弥漫于青田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为欧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青田特色的华侨经济以及具有浓郁欧洲风情的城市风貌。
青田县城虽小,但家家户户都有海外关系,据统计,在青田每年由华侨带入的消费资金超过10个亿。巨额的消费资金聚集了侨乡旺盛的人气和浓郁的休闲氛围。这里有闻名海外的联合国村,有中西合璧的古建筑,有体现华侨风情的西式酒吧街,还有承载华侨历史的陈列馆,到处洋溢着异国情调的侨乡风情。漫步青田街头,名牌专卖店、餐馆、酒吧、银行林立,人们穿名牌服装,抽名牌香烟,喝意大利咖啡,吃正宗西餐,住欧式别墅,生活节奏慢且富有休闲氛围。在临江近2000米的街道上分布了20余家欧陆风情的各式酒吧,平均每个酒吧每天的营业额近2万元,已成为海内外游客体验侨乡风情的重要场所。青田人不爱炒股,更热衷于外汇买卖,走进青田各大银行的外汇交易大厅,男女老少好不热闹,2003年我县外汇买卖交易额达到了90亿美元,交易量居全国县级第一。由于华侨消费的推动,青田的宾馆实际入住率高达90%以上,大小酒家饭店生意红火,客满为患,房地产市场火爆热卖,县城中心地段的房地产价格已高达5000元/平方米以上。近十年来,,改善了家乡的生活环境和城市风貌,也大大加快了青田县的城市化进程。在青田,无论是学校,还是公建设施,到处都有华侨捐建的足迹。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中,县委县府着重将体现侨乡风情的建筑风格作为重点,将沿江沿街的建筑注入典型的欧式风格和符号,着手建设欧式风格的火车站广场和侨乡风情圣旨街、侨乡工业园区、华侨别墅区等,还对山口的花旗洋房、方山的吴乾奎故居、阜山中学旧址等华侨文化场所予以保护和修复,使侨乡文化得到进一步的物化体现,让旅游者看得见,摸得着。除此之外,社会各界也在齐心协力营造侨乡氛围,努力使人们在休闲度假中体味侨乡风情,感受异国情怀,侨乡文化已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
青田的华侨以“敢闯敢冒”的青田精神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侨乡文化,更走上了华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到2003年末,,,, 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巨额的消费资金极大地刺激了青田第三产业的超常规发展。 2003年,侨乡旅游业摆脱非典影响,,,。,餐饮业中仅华侨消费超过5000万。。目前全县有近5万华侨从事国际贸易,在我国内地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50亿美元。,居各行业之首。青田侨乡外贸工业园区,总面积达2200亩,企业全部投产后年产值至少可达30亿人民币。
青田侨俗敦厚淳朴、重人情、重乡性,重视寄托对侨胞的美好祝愿,表达对乡亲的深厚情谊。乡人出国,亲友赠送礼物叫“送顺风”;出国者动身前讨彩发兴叫“发彩头”;上车前,喝一碗红枣莲子汤,红枣喻“红早”,祝愿早点红火,莲子喻“莲花结子”,祝愿开花结果,前程美好;上车时随送柑桔,柑与根谐音,寓意不忘根本,桔与吉相近,表示大吉大利。青田侨俗寄物寓情,托言兆彩,符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
青田华侨蜚声海内外。在西欧每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青田人开的中餐馆和便利店,在东欧各国的集贸市场中,随处都有青田人的身影。早在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青田山口陈半山村留载的青田华侨出国第一人,而后青田华侨从贩卖石雕到经营小商品,继而经营中餐馆和服务业,在国外逐步扎根。历代华侨名人有方山龙现的吴乾奎、仁庄罗溪的林三渔、前仓胡车的胡锡珍、小令孙山的孙明权等。解放前,青田华侨大多数叶落归根,在海外闯荡不几年就返国,弃商归田。解放后,出国的华侨在海外立业之后,或携妻子儿女在海外安家,或回到国内,或在当地华侨中择偶婚配,建立起纯中国血统的家庭,这些家庭在海外生儿育女,使青藉华侨人数得到快速增长。第二、三代华侨后裔由于受到良好教育,近20年出现开始融入各国社会高层的迹象,如美、都市及海岸规划局局长、著名建筑师铙及人先生,意大利华人议员季志海先生,加拿大参议员刘大慰先生,世界棒球大王王贞治等。青田华侨爱国爱乡,关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