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2
第二章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2
第三章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
21
第四章
质量保证措施⋯⋯⋯⋯⋯⋯⋯⋯⋯⋯⋯
28
.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镇)沈巷村紫金山庄内。
庄内道路修复, 100 ㎜厚碎石垫层, 200 ㎜厚 C25 混凝土现浇路面 ,
下水道翻修,采用 ?400 和 ?800 钢筋砼涵管。
第二章、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一)、施工测量
本工程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采用直角坐标法及极坐标法进行
综合放线,根据甲方提供的红线图进行定位, 建立独立的平面控制网, 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准确地测设出建筑物的轴线和标高, 并设置引桩和水准控制网,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
1、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的配置
根据本工程规模及结构特点,拟选配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 1 名,
测量员 2 名,负责整个施工过程测量放线工作。
2、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
根据业主移交的测量控制网资料和施工坐标与测量控制网关系, 来建立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网。
采用“内控法”,以 SET20Ⅱ型全站仪测设一级精度田字形及扇开主控线,作为整个工程轴线控制的基准。
二级精度控制网:由于本工程场地较大,分区施工,一次整体 难以做到,故除主控线外, 各区均应设置控制点,并在工程场地外较稳固的地方布设 3~ 5 个控制点,无论各区施工情况
采用内控、外控相结合方法既保证整个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又能保证独立性。
3、主轴线的定位与放线
在基础施工时,采用“内控法” ,用 SET20Ⅱ型全站仪将一级精度控制网引测到基槽,依据这些控制线,辅以苏光 J2 经纬仪及 50M 钢卷尺逐次放出所需轴线,主控制线的标定,在施工前期采用 50mm
× 100mm× 1000mm 木桩钉设, 木桩钉设的控制轴线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天,且每次使用前必须校核木桩有无移动。
在主体结构施工时, 采用“内控法” 与“外控法” 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底板经复核的轴线控制点引测到± 层楼板上,埋设控制铁件, 用“内控法” 以检定合格的 SET20Ⅱ型全站仪测试级精度田字形及扇形主控线, 作为本工程轴线控制和基准。 由于本工程分区施工, 由主控线测设条一级精度的轴线控制网, 在各控制轴线埋设激光控制 点,并在上部楼层的相应位置留设 100mm× 100mm 的预留孔,用于轴线上下传递,辅以苏光 J2 经纬仪及 50m 钢卷尺逐一放出所需轴线。
2
考虑到本工程单层面积大,且分区施工,一次整体控制难以做到,可 采用建立的二级精度控制网, 确保各区能顺利施工。 各层施工轴线均从首层埋设精度控制网, 确保各区能顺利施工。 各层施工轴线均从首层埋设的激光对中点引测, 用经纬仪将控制点垂直投测到所需的层面 上,根据控制轴线逐次放出所需的轴线,为保证控制的引测精度,对 控制轴线分二次进行整体监控,± ~而三层结构层一次,局部四
~六层结构层一次,用全站仪对田字形主控线进行复测,从而保证主体结构轴线的精度。
4、高程控制
基础施工阶段根据水准控制网从水准控制点引到施工控制标高, 与相邻水准点对照闭合, 因场区较大, 可在场区内布置 6 个高程起始点,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一层结构施工时,将 建筑物± 标高引测到一层结构内,以上各层的高程通过激光孔用水准仪和钢卷尺来引测到各层楼面, 进行误差校正,即为楼面标高, 并用水准仪抄平,弹出楼面标高± 处水平线 .
(二)、土方与基础施工
本工程基础土方及施工场地多余的运出。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的方法进行。 先挖地下室、 框架楼,在挖其他栋号基础。
1、测量定位
首先根据建立的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 根据基础平面布置在地面测设控制轴线,确定开挖路线、开挖方法。
2、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 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建筑物 的位置和场地定位控制线(桩) 、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 现场配置 WY— 100 型反铲掘机 4 台、自卸汽车 15 辆,分三个区域同时进行土方基础开挖。
土方开挖时必须密切配合测量放线, 严格控制标高、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