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艾灸技术操作规范.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艾灸技术操作规范.doc

上传人:ranfand 2016/4/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艾灸技术操作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艾灸技术操作规范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艾灸的术语和定义、作用和适应范围、注意事项、操作方法、禁忌症、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艾灸 moxibustion 是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 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 进行烧灼和熏熨, 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 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艾炷 moxa-cone 是将艾绒做成一定大小的圆锥形艾团,称为艾炷。艾条 moxa-stick 指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 根据艾绒内是否有添加其他药物一般分为清艾条和药艾条。直接灸 direct moxibustion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 根据刺激量的不同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间接灸 indirect moxibustion 是相对于直接灸而言, 即艾炷不直接接触穴位, 在艾炷与穴位之间隔上某种药物施灸的方法,故又称之为隔物灸。晕灸 fainting during moxibustion 受术者在接受艾灸治疗过程中发生晕厥的现象,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慌、四肢发凉, 血压下降等症状, 重者出现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大汗、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3 作用和适应范围 作用 温经通络、祛湿散寒 升阳举陷、回阳固脱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适应范围艾灸对于内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妇科及儿科疾病,以及各种痛证, 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都有很好的预防保健效果。艾灸还可强身保健, 可常灸命门、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 4 注意事项 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 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 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 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 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 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 5-10min ,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5 操作方法 基本操作顺序 体位选择常用体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施灸顺序施灸的顺序, 临床上常见先灸上部, 后灸下部, 先灸背部, 后灸腹部, 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施灸壮数先少后多,施灸艾灶先小后大。 施灸手法施灸手法有补有泻,需根据辨证而定,虚者宜补,实者宜泻。 常见操作方法 温和灸 操作步骤将艾条燃着一端, 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约距离皮肤 2~ 3cm , 进行熏灸。(本《规范》中选穴与《砭石》规范合并使用) 对于局部知觉减退的受术者或小儿, 施术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施术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受术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操作时间每次灸 10~ 15min , 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每日 1~ 2次, 一般 7~ 10 次为一疗程。 适应症主要用于腰腿痛、风寒湿痹、肘劳、漏肩风、面瘫、胃痛、腹痛、泄泻、咳嗽、哮喘、心悸、胎位不正等及其他多种慢性病患者的防治。还常用于保健灸。 雀啄灸 操作步骤取清艾条或药艾条一支, 将艾条燃着端对准所选穴位, 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亦有以艾条靠近穴位灸至受术者感到灼烫提起为一壮,如此反复操作,每次灸 3~ 7 壮。不论何种操作,都以局部出现深红晕湿润或受术者恢复知觉为度。 操作时间艾条灸 10~ 15min ,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 适应症主要用于感冒、急性疼痛、高血压病、慢性泄泻、网球肘、脱肛、前列腺炎患者的防治以及某些小儿急慢性病证等的预防保健。 回旋灸 操作步骤平面回旋灸, 将艾条点燃端先在选定的穴区或患部熏灸测试,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即在此距离作平行往复回旋施灸。螺旋式回旋灸, 即将灸条燃着端反复从离穴区或病灶最近处, 由近及远呈螺旋式施灸。 操作时间艾条灸每次灸 20~ 30min , 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 适应症本法适于病损表浅而面积大者, 如神经性皮炎、牛皮癣、股外侧皮神经炎、皮肤浅表溃疡、带状疱疹、褥疮患者的防治, 对骨性关节炎及面神经炎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齐灸 操作步骤多艾条齐灸法: 取艾条 2~ 3支, 同时点燃一端。如为 3支, 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