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1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而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者趋势发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2 纠正 VS 纠正措施共同点: 1)都是措施; 2)都针对已发现的不合格的情况下。不同点:纠正的目的消除这次已发现的不合格,不能够避免下次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针对了已发现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所以起到预防的目的。(1)针对性不同纠正针对的是不合格,只是“就事论事”。纠正措施针对的是产生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是“追本溯源”。(2)时效性不同纠正是“返修”、“返工”、“降级”或“调整”,是对现有的不合格所进行的当机立断的补救措施,当即发生作用。纠正措施是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措施如通过修订程序和改进体系等, 从根本上消除问题根源,通过跟踪验证才能看到效果。 3 (3)目的不同纠正是对不合格的处置。例如,在审核的报告/证书时发现填写有误, 当即将错误之处改正过来,避免错误报告/证书流入顾客手中。实施纠正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再次发生。例如,通过建立模板来固定报告/证书上的检测/校准项目,防止今后不再出现项目遗漏的错误。(4)效果不同纠正是对不合格的处置,不涉及不合格工作的产生原因,不合格可能再发生,即纠正仅仅是“治标”。纠正措施可能导致文件、体系等方面的更改,切实有效地纠正措施由于从根本上消除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因此就纠正措施是“标本兼治”。(5)触发条件不同不符合分为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一般情况下,所有的不合格品都需要立即纠正。与此不同的是,并不是所造成不合格品的工作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四种情况是: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顾客抱怨的不合格、反复出现的不合格以及后果严重的不合格。 4 纠正措施 VS 预防措施共同点: 1)都是措施; 2)都起到预防的作用。不同点: 1)纠正措施在已发生不合格情况下; 预防措施在没有发生不合格前提下(往往从数据分析得到这种预见和趋势); 2)纠正措施的作用是预防不合格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的作用是预防不合格的发生! 例如: A商家的玻璃门被撞破了,于是, A商家把撞破了的地方换了一块玻璃———纠正; A商家为了不再发生,在新的玻璃上用白笔画了个眼睛——纠正措施; 对面的 B商家看到了,也在自己的玻璃上用白笔写上当心玻璃——预防措施 5 一份企业质量管理的 8D 报告示例案例:出租屋内,一日早晨,小王正在水龙边洗脸准备上班,刚洗完脸,突然家中打来电话,于是把脸帕一挂就去屋内接电话,接完电话就去上班。下午下班回家时发现家中全部被水淹了。铺在地上的草席和被子全都漂在水中。 D1- 成立改善小组:马上叫上住在隔壁的几个同事,组成事故处理小组。小组成员:张三、李四、王五。 D2 (第二步):问题描述王五家中被水淹,家中所有摆放在地上的物品都浸在水中(不良率 100% )。如:草席、被子和书本等。 D3 (第三步) -暂时围堵行动(即应急对策或叫临时对策) 1、马上与小组成员一起把家中的水设法排放出去。负责人:张三 2、立即把浸在水中的物品捞起并摊开到阳台去凉干。负责人:李四 6 D4 (第四步) ---根本原因分析: 1、早晨洗完脸时,接听家中突然打来的电话,然后忘记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