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发展吉林省产权市场,促进国有资本流动
孙少岩作者简介:孙少岩(1965—)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本文是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国有资本流动问题研究》的资助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6011。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内容摘要:吉林省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产品已经完全市场化了,但是它的各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市场化。企业经营也仅局限于产品经营这一层次,难以通过资本运营使国有资本向管理和效益好的企业流动。发展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的思路是:首先,应当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吉林省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其次,以股权托管为切入口,培育规范有序的产权市场。第三,东北现有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建东北产权交易中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关键在于对国有资产的定价。积极探索国有资产交易产权价格形成的新机制,尽量消除非价格因素影响,避免资产以特殊的优惠性低价让渡出去,而职工的就业问题留给了政府。
关键词: 国有资本流动 产权交易中心 买方市场特征 产权价格机制
吉林省国有资本流动面临的问题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吉林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全省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没有改制或改制不彻底、不规范。国有经济的比重从1998年前的88%有所下降,但在2005年初仍然高达80%以上。首先,部分国有资产存量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全省国有工业企业中约有10%已经两年以上没有任何生产经营活动,50%已资不抵债。不仅企业自身发展陷入困境,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再就业压力和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其次,国有资产低效营运成为主要制约吉林发展
因素。在每百元资产带来的利润总额中,,,%。吉林省国有绝对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比重高达95%,未能进入市场形成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再配置”机制,不仅使七成以上行业国有资本控制力严重不足,而且造成社会生产技术进步导致资产原值的贬损。第三,国有经济抑制了非公有经济发展。2004年吉林省国有经济资产总量大约是2800亿左右,净资产只有250亿左右。这250亿国有净资产不仅控制2800亿社会财富在低效率运转,而且还占据了大量的社会短缺资源,如银行贷款等。导致资源配置扭曲、政企关系变形、投资环境恶化,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
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国有企业产品已经完全市场化了,但是它的各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体制转轨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经济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产权等由计划配置为“主体”向由市场调节和配置为“主体”的根本性转变,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企业行为、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与上述转变相适应的转变过程。在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下,国有企业是归代表全民政府行政体制层级管理、属地化管理,国有资本的所有权被人为分割,使国企很难成为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经营主体,企业经营也仅局限于产品经营这一层次,难以通过资本运营使国有资本向管理和效益好的企业流动。加之,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部分的吉林省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比较沉重,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和债务三大负担构成吉林地区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严重障碍。因此,吉林要振兴,必先改国企产权制度。
改革深入到产权制度,意味着对国有资产的存量改革正式提上日程。它不仅仅要用单纯的增量吸引非国有资本进行重组,而且要解决现有的国有资产存量的分配和量化的问题,实现国有资本的充分市场化。在吉林省2800亿总资产中,大约1400亿属中央直属企业(如一汽),约710亿属吉林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另有约700亿属于各地市。吉林省2005年
初计划在一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省816户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任务,这样做是为了充分利用中央对东北一年期的优惠政策。比如社保并轨政策,中央可以出50%的资金,省里出30%,企业只要出20%,用净资产补偿债务等政策等到2006年没有了。但需要解决安置的职工有70多万人,企业账面总资产928亿元,。按照计划在竞争性行业中国有股比例降到20%,推算吉林省国企有上千亿国有资产有待进行交易。
但国有资产质量甚低,买家难找;数量巨大的人员安置需要大笔资金,全省改革成本缺口在100亿元左右。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吉林省召开两次产权交易招商会。2005年5月,召开了“2005中国·吉林国有工业企业产权转让暨项目招商大会”。这次会上签约的项目总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