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亳州节令风俗之十一.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亳州节令风俗之十一.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20/12/24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亳州节令风俗之十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亳州节令风俗之十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经过了许多天的精心准备,专门为的是大年初一的到来。传说过年的来历与“年”有关。“年”是个爱吃人的怪兽,冬季时爱进村吃人。人们便以放炮、红颜色的形式吓唬它,等到“年”被驱赶走后,一大早,乡亲们便纷纷四处去寻问,看看亲邻们中可有人被“年”吃掉没有。所以,放炮、贴春联、拜年的许多****俗大都出于此。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大年初一最为隆重、喜庆、吉祥。
1、放炮
人们天不亮就在鞭炮声中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起床了。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男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也有放烟花的(亳州人简称“放花”)的。放炮一般是整整一挂鞭炮,讲究的还要先放三只特别响的“大雷子”。正如王安石在《元日》中所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鞭炮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是喜庆心情的自然流露。
2、下饺子
放过开门炮后,就准备下饺子。在此之前,全家人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女人们要精心打扮一下。素饺子在亳州有的叫“扁食”,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枚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下饺子时,也有人家放炮。
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早餐都是一个样,只吃用韭菜、鸡蛋、细粉包的素饺子和用胡萝卜丝、黄豆芽、粉条调制的“火菜”。老人说,初一是新一年的开始,吃素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能大手大脚、大鱼大肉,要节俭过日子。“火菜”里的胡萝卜丝象征红红火火,黄豆芽象征金玉满堂,细粉丝象征细水长流。
3、敬祖
吃罢饺子后,全家净手、焚香、点腊烛。全家叩拜天地,保佑全家平安,而后再向祖宗牌位叩头拜年。还要在亡人的照片前放上盘饺子,放双筷子。饭后,全家主要成员带着火纸、鞭炮、祭品(酒、肉、果品等)到祖坟拜年。在利辛一些地方,同宗族的男人们聚在一起先“上官老坟”,即上共同祖先的坟,烧纸,放长长的鞭炮,之后才是分散去自家坟上祭祀。
4、拜年
拜年时,要到同族邻居家给长辈行叩头礼,平辈互相问好。拜年时,可带小孩子去,男孩女孩都行,到了每家,每家都准备好了花生、瓜子、麻糖等食品招待,至亲长辈给晚辈小孩压岁钱。亳州拜年的规矩是:首先,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然后是同辈的、关系好的也可以拜年,长辈不能给晚辈拜年。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上人家拜年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可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时回拜。
在亳州,当年结婚的年轻人,领着新媳妇去拜访至亲,如姑、姨、叔、大伯等等,这是新媳妇第一次走婆家的亲戚,因此要带着礼品。而作为长辈,则要给新媳妇见面礼。这是第一年的礼节,以后就没这规矩了。
到了大年初一,拜年时就可以带礼品去拜了。徒弟拜师傅,学生拜老师,干儿拜干爹,大年下拜年真是难说备细,大家各按自己的规矩,而且一旦形成****惯,每年都要接着拜的。比如,拿着大馍看老年人,今年拿了,明年要继续拿,不然就是咒人的意思了,老人家就该不高兴了。
拜年以午前为度,过了中午12点,就不兴去拜年了。中午,全家吃团圆饭,午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
点评:
大年初一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拜年了。拜年是中国民间最主要的传统****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