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深基坑监测.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深基坑监测.docx

上传人:suijiazhuang2 2020/12/2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深基坑监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深基坑监测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 监测点 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满足监控要求。
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 周边中 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 少于 3 个。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为共用点, 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基坑坡 顶上。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 阳角处及有代 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 20m-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个。
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 和水平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 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 竖向间距宜 为 2m- 4m。
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 上。
2、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 3 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 宜保持一致。
3、 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 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混凝土支 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 1/3 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
4、 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 求。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 多跟支撑交汇处、 地质条件复杂 处的立柱上。监测点不应少于立柱总根数的 5%,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应少于 10%, 且均不应少于 3 跟。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较大的立柱上, 位置宜设在 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下部的 1/3 部位。
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 基坑每边中部、 阳 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 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 锚杆总数的 1%-3%,并不应少于 3跟。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宜设置在锚头附近和受力有代表性的位置。
土钉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 基坑每边中部、 阳 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数量和间距应视具体情况而 定,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每根土钉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有 代表性的受力位置。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宜选择在基坑的中央以及其他能 反应变形特征的位置,剖面数量不应少于 2个。
2、 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 10m〜30m数量不应少于3个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2、 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 2 个监测点。竖向布置上监测点间距宜为
2n〜5m 下部宜加密。
3、 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 1 个监测点,且宜布置在各 层土的中部。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竖向布 置上监测点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 竖向间距宜为 2m〜5m,数量不宜少于3个。
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 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 当采用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降水时, 水位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