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docx

格式:docx   大小:43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0/12/26 文件大小:4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副本
国计
算机发展史
开篇语:从1953年1月我国成立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到今天,我国计算机科 研人员U走过了近五十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丿力程。从国外封锁条件下的仿制、跟 踪、自主研制到改革开放形势下的与〃狼〃共舞,同台竞争,从血向国防建设、为两弹一 星做贡献到血向市场为产业化提供技术源泉,科研工作者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树立一个又一个永载史册的里程碑。
一、华罗庚和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科研小

华罗庚教授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
1947〜1948年,华老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访问硏究员,和冯•诺依曼 (J • Von Neunann)、哥尔德斯坦
(II • II - Goldstime)等人交往其密。华老在数学上的造诣和成就深受冯•诺依曼等的赞 誉。当时,冯•诺依曼正在设计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冯让 华老参观他的实验室,并经常和华老讨论佇关的学术问题。这时,华罗庚教授的心里C 经开始盘算着冋国后也要在中国开展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华罗庚教授I960年冋国,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 了闵乃人、
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电子计
算机科研小组任务就是要设计和研制屮国自C的电子计算机。1956年春,由毛泽东主 席提议,在周恩來总理的领导下,国家制定了发展我国科学的12年远景规划,把开创我 国的计算技术事业等项日列为四人紧急措施华罗庚教授担任计算技术规划组组 长。8月,成立了由华罗庚教授为主任的科学院计算所筹建委员会,并组织了计算机设 计、程序设计和计算机方法专业训练班,并首次派岀一批科技人员赴苏联实****和考 察。同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 我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二、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
年)
我国的计算机制造T业起步于五十年代屮期。1957年下半年,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正 式开始了计算机的硏制工作,由屮国科学院计算所和北京有线电厂(原738厂)共同承 担。在那个独特的丿力史年代里,闵人可教授率队赴苏考察。根据(前)苏联提供的M-3 机设计图纸经局部修改,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屮科院计算所等单位完成了我国第 一台小型电脑。1958年6月,该电子计算机安装调试,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
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为纪念这个日子,该机定名为八一型数字电 子计算机。后改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共生产36台。103机,字长31 位,内存容量为字节,当时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儿十次,后來安装了自行研制的磁心存储 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3(X)0次。
作为建国10周年献礼,他们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人型通用电脑104机。1958年5 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研制,以(前)苏联当时正在研制的 E3CM -II计算机为蓝本,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中科院计算所、四机部、 七机部和部队的科硏人员与738厂密切配合,1959年国庆节前完成了研制任务。于 该机共有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二极管,由22个机柜组成,它的字长39位, 每秒运行1力次,1959年建国十周年前夕通过试运算,共生产7台。至此,中国的人 地上有了第一台自己的通用电子计算机,并且其主要技术指标均超过了当时日本计算机, 与同期英国已开发的最快的计算机相比也毫不逊色。
103和104机都属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它们的相继推出,标志着我国初生的电脑事 业蹒跚起步,并为我国解决了人量过去无法计算的经济和国防等领域的难题。填补了我 国计算机技术的空门,是我国计算机工业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于1960年4月研制成 功一台人型通用电子计算机一 107机。该机字长32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有加减 乘除等16条指令,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人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机研制成功,平均浮点运算 速度每秒5力次,参加119机研制的科硏人员约有250人,有十儿个单位参与协作。
我国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在***仃04机)和氢弹(119机)研制屮发挥了作用。由于帝 国主义的封锁政策,我国开始研制只能采取〃全部采用国产器材,依靠自己的技术力暈〃 的技 术路线,119机花了五年才研制成功说明在当时条件下一切从头做起研制人型计算 机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我国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研制的主要推动力是军事应丿I」,民川计算 机的需求还不很强烈。高技术往往肖先在军事上得到应用,但高技术的普及推广和产业 的形成要借助人量民用需求的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