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民间艺术文创.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间艺术文创.doc

上传人:119060444 2016/5/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间艺术文创.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京牛首山考察调研报告南京民间艺术文创产品开发姓名: 学号: 班级: 工业设计南京民间艺术考察调研报告南京民间艺术文创产品开发一. 概况: 牛首山森林公园位于南京市南郊风景区江宁区境内,由牛首山、祖堂山、将军山、东天幕岭、西天幕岭,隐龙山等诸多大小山组成。 1995 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森林公园,2002 年4月正式挂牌运营。牛首山因山顶南北双峰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览古》曰: “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牛首山北连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周围有感应泉、虎跑泉、白龟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虚阁、地涌泉、饮马池等自然景观,及宏觉寺、弘觉寺塔、郑和墓和抗金故垒等人文景观。牛首山昔日盛产松、竹、茶、兰。其茶,香色俱佳, 名天阙茶。其兰,一茎十数花(蕙兰),叶少而阔,色碧香馥。其桃李烂若云霞, 加之漫坡杜鹃、山茶,风景宜人,每岁届春金陵百姓倾城出游,故有“春牛首”之称。清乾隆年间“牛首烟岚”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 1. 地理环境牛首山山脉,属宁、镇山脉西段三个中的南分支,属沿江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山体多为三迭系黄马青组砂岩。牛首山地区共有高等植物 618 种(含种下等级),隶属 136 科399 属,其中蕨类植物 10科12属15 种,裸子植物 6科14属18 种,被子植物 120 科373 属585 种,双子叶植物 101 科309 属499 种,单子叶植物 19科64属86 种。按植物性状统计,木本维管束植物有 238 种,草本植物有 300 种,藤本植物有 80种。牛首山地区蕨类植物有 10科12属15 种。在种的分布上,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说明牛首山地区蕨类植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性质。牛首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科的组成:牛首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126 科,其中裸子植物 6 科,被子植物 120 科。含 20 个以上属的大科有 3 个。具首位的为菊科, 有30属40种;其次为禾本科,有 29属37种,豆科有 26属39种。牛首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属的组成:牛首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387 属。从属的数量来看,北温带分布类型和泛热带分布类型并列第一,均为 70属,世界分布 46 属,居第三位,东亚分布 38属,居第四位,旧世界温带分布 30属,居第五位。属于热带范畴的有 109 属,属于温带范畴的有 121 属。因此,牛首山地区植物区系应属温带和热带成分组成,地中海成分也有出现,但为数较少。牛首山地区植物区系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在属的相似性上,牛首山与幕府山的相似性最大,与黄山的相似性最小,而在种的相似性上,牛首山与铁山寺的相似性最大,与黄山的相似性最小,这与牛首山与各植物区系之间的地理距离基本上是一致的。该区主要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植被由针叶林、阔叶林、山顶灌丛、竹林组成。园林植物应用中,牛首山植物可作地被的野生植物资源有 155 种,隶属 45科87 属。可作行道树的有 80种,隶属 35科61属。可作绿篱的有 50种,隶属 23科 37属。可作垂直绿化的有 77种,隶属 23科46属。可作室内观赏植物的有 140 种,隶属 56科99属。其他经济类的野生植物分为食用类、纤维植物类、油脂及芳香类、药用植物类四大类。 2. 历史沿革公元 317 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时,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元帝想在都城的正南门宣阳门外建立双阙,以示皇权的至尊。当时众官议论纷纷,都说义兴(宜兴)汉司徒许玉墓前的二阙高壮,可以迁到这里。丞相王导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东晋政权草创,财力不足,连城墙都还用竹篱笆代替, 哪有条件建阙。王导思索了几天,有一天,他陪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往南眺望, 只见牛首山两峰对峙,十分壮观,便遥指山峰说: “此天阙也,岂烦改作! ”元帝明白王导的苦心,就听从他的意见,取消建立双阙的计划,称牛首山为天阙山。《昭明文选》中陆倕的《石阙铭》里即有“乃假天阙于牛头”的记载。唐朝天宝初,牛首山正式改名为“天阙山”。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 461 ),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曾住过高僧辟支和尚,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为仙”,因此住过的山洞称辟支佛洞,又称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称仙窟山。南朝梁代佛教盛行,牛首山南建有佛窟寺(今宏觉寺),唐代又添建宏觉寺塔。唐太宗贞观六年( 632 ),牛首山成了佛家“牛头宗”(一名“牛头禅”)的发祥地。佛家称“江表牛头”即指此。塔有碑,碑文《牛首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 为著名诗人刘禹锡所撰。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间,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群贤毕至之地。余宾硕描写它: “秀宇层明,松岭森阴,绮馆绣错,漂渺玲珑”。在牛首山东峰舍身崖的感应泉旁,有明景泰六年(1455 )诗刻。凤字形石壁上除有梵文和诗刻外,还有 4 龛石刻佛像,多者达 75 尊,大者近 2 米。足见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