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docx

上传人:春天资料屋 2020/12/27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工作
第三次教学
工作会议会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
进 展 报 告
教 务 处
二 零 一 三 年 三 月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情况概述
合肥学院 2010 年 6 月入选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试点高校,首先在软件工程(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开始具体实施。 2011 年 8 月,自动化及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专业又获教育部批准加入,开始实施“卓越计划” 。同年,我校申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工程师” 成功获批,省级层面的“卓越计划” 开始在土木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实施。 现共有 2010 级、 2011 级、 2012 级三个年级 346 名学生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0 年 5 月,我校在首批申报的同时,制定了“卓越计划”学
校工作方案, 2011 年 9 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学校工作方案对我校
实施“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定位、参与专业、培养层次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1、指导思想
树立“工程化为中心,应用型为导向,校企共同培养”的工程教
育理念,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尤其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工程师的成
功经验,结合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创建具
有一定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通过学校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密切合
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
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本科工程技术人才。
2、总体思路
我校开展“卓越计划” ,重点围绕安徽省支柱产业及学校优势学
科,首先在批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机械
1
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进行试点。联合国内知名企业, 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不断完善试点改革方案,确保“卓越计划”取得实效。并逐步扩大“卓越计划”专业覆盖面,以国家级特色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覆盖专业为重点,向其余工科专业辐射。
具体实施中,一方面,在多年积淀的借鉴德国相关办学理念基础上,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核心, 整合教学内容, 变传统的学科导向为专业导向;以模块化为手段, 重构课程体系, 精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同时以项目驱动为抓手, 培养学生团队学****能力; 以第二课堂为依托,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探索适于区域经济建设需要、 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方法。
另一方面,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积极推进校企、 校地、校际联合共建实****实训教学基地,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产学研合作,重点支持与企业共建嵌入式实验室及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新型的工
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 并依托这些平台, 实现校企联合培养 “卓越工程师”的目标。
3、目标定位与培养层次
作为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 我校“卓越计划” 人才培养层次确定为本科层次。 目标定位为: 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 富有进取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国际视野, 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 能够适应较复杂的工程技术环境,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
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关键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现场工程师。
2
二、组织管理体制
为保障“卓越计划” 顺利实施,我校建立了完备的组织管理和教
学运行体系:
1、学校成立领导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务处、
服务地方与合作交流办公室、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外事处、学生处
等职能部门及各试点系负责人参与的“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
养计划”工作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