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毛概第三章节第一节-课件(PPT·精·选).ppt

格式:ppt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毛概第三章节第一节-课件(PPT·精·选).ppt

上传人:aidoc4 2016/5/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毛概第三章节第一节-课件(PPT·精·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半封建的中国封建的中国独立的中国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1)半殖民地过程: 1840 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的国家。四次战争四次主要条约四个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 《南京条约》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 《北京条约》加速演变甲午战争 1895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辛丑条约》完全沦为 1900 年,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挑起大规模侵华战争。(2)半封建过程: 帝国主义的侵略, 加速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创造条件,但封建制度的根基依旧保持,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旧上海城市一瞥第一,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有明显的优势。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很软弱。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军阀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专政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的不平衡。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帝国主义 (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⑴洋务运动性质: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主张: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人物: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结果:洋务运动没能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趋势,也未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道路。(3)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①维新运动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发起的一场旨在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自上而下和平改良的维新运动。主张:提出“救亡图存”、“变法维新”、“自由”、“平等”等观念。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结果: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虽然很快失败了,但仍有其进步意义,新观念在社会上起到了启蒙作用。评价: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都绝对不允许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②辛亥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主张:提出“三民”主义和“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人物:孙中山结果: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能够巩固和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评价: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