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法治课堂之农村宅基地纠纷.ppt

格式:ppt   大小:2,291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法治课堂之农村宅基地纠纷.ppt

上传人:PAN 2020/12/28 文件大小:2.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法治课堂之农村宅基地纠纷.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宅基地纠纷篇
向化镇法治课堂第一讲
“农村宅基地房屋”的概念
所谓“农村宅基地房屋”,就是在农民集
体所有的土地上,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确定的村庄用地范围内,经乡(镇)人民
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为家
庭人员共同居住而建造的住宅。
农付宅基地房屋具有以下符征:
无偿性。
审批性
《土地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农村村民一
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
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标准
特定身份性。
用益物权属性。
权利行使受限性。
农付宅基地房屋权属的确定原
农村宅基地使用证上所记载的人员可认定为宅基
地房屋所有人
建房申请表上所列入并且被依法批准的申请人就
是宅基地房屋所有人;
农村建房用地审批文件史核定的未成年人可以认
定笔隼地房屋菂兵同所者校人
不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出资人,不应
般可认定为赠与,但如有相反证据证明不是赠与
的,这种情况下可以作为一个债权法律关系考虑,
也就是说将出资行为推定为
个借贷行为,由
房屋的所有权人对债枚人承拒返还义务
宅基地房屋所有人认定中的其他问题:
用证上核定的人员不是
蓰叔欠秀雳鏖肴犬
宅基
撤销,否则均应确认
农村宅基地房屋在建国后有政府颁发的士
证的,以土地证上列明的
他使有证列的期文屏若发的笔塞地用证不的,
虽列入农村宅基地使用证,但其在后来因婚姻关系等原因成为其他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如其在新的集体组织(家庭)中被列入该处
的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根据《土地管理法》第
条确定的,农村
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应当认定该人员丧失了娘家宝
基地的使用权,由此也訉不应再认定为娘家房屋的所有权人。其对娘
家原房屋的出资,可视为是一种借款行为
间形成债权、债
贪词票介均容家字有的宅地使用的价,由其他家题成
确定农村宅基地房屋各权利人占有份
额的比例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可由各所有权人自由约定。
如果权利人之间没有形成明确的约定,各
所有权人享有的份额应视为均等。
特殊情况:在宅基地房屋的建造过程中,
各家庭成员所作的贡献往往存在一定的差
异。此时,根据上述人员在建房中的不同
情况,适当可以予以多分(或少分)。
“农村宅基地房屋”分家析产的规则
案例1——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
原、被告原为夫妻关系,现已离婚,婚后生育一子,未成年
属于单亲家庭
需析
下楼房1幢及
房小屋二间。宅基地审批建纸面积120平方米,建房中请人
原、被告离婚时,需分割上述共同财
房屋
法院分割的规则:
1、原告分割得一上一下及平房一间的建筑物,被
支告分割
言墓等药:间的建筑物,也就是说大麦双方就地上物房屋
2、原、被告及一子各享有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的三分之一,
的抚养和居住问题不在本案讨论的范围内
法理基础
1、夫妻共同财产制,没有特殊情况财产应均等分割。
2、宅基地建房面积享有权,系农村居民特有的家庭成员住
建造及居住的权利,具有财产权益性质,为家庭成员共同财产,
各家庭成员应均等享有。
实例2—共同共有财产制的分割:
原告与被告1原为夫、妻关系,婚后生育_女(未成年),现
已离婚,被告2、被告3与被告1系父母与儿子关系(系复合家
庭,也就是被告2、3是被告14父母亲)。需析产房屋的结构
楼房1幢及平房小屋三间;宅基地审批
180平方米,立基人口为5
人,被告2、被告3在建房中出资较
是臻出發整多)函原喜
点、被1资建房较
被告1离
婚而需分割共

房屋
分割规则
1原告分割得三上三下及平房三间中的一下及平房半间的建
筑物,其余房屋归被告1、被告2、被告3所有
2、原告享有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的五分之一,被告1、被告2、
被告3共同享有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的五分
未成年女儿
享有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的五分之一,萁居住由原告与被告
的离婚案件处理。
法理基础
1、共同共有财产制。对于共有财产的分割,一般应当根据等
分原则处理,但共同共有人对于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应适当
不均等分割
2、宅基地建房面积享有权,仍不分年龄、性别,各家庭成员
平等享有。
分家析产的特殊规则:动拆迁中的分
家析产
涉及费用:一般有房屋补偿款、宅基地使用权补偿款、
附属物补偿款、临时安置费、奖励费、搬家补助费等多
种费用
房屋补偿款分割:按照“农村宅基地房屋”分家析产的
般规则
宅基地使用权补偿款分割:应按该户内拆迁时实际享有
宅基地使用权的人数确定,并均等分割,与出资因素无

附属物补偿费:按被拆迁人谁投入谁享有的原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