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鱼腥草文档.doc

格式:doc   大小:164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鱼腥草文档.doc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20/12/28 文件大小:1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鱼腥草文档.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鱼腥草

鱼腥草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一、概述
  

鱼腥草-原植物
鱼腥草出自《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鱼腥气,故俗称鱼草”。宋·苏恭。《苏沈良方》:“蕺菜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似荞麦而肥,茎紫赤色。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关中谓之菹菜。”   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无毛,托叶膜质长1~,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鱼腥草是治肺痈之要药。[1]
二、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
胡椒目Piperales
科:
三白草科Saururaceae
属:
蕺菜属Houttuynia
种:
鱼腥草 H. cordata
二名法Houttuynia cordataThunb.
三、营养成份
  鱼腥草每100克鱼腥草的营养成分
鱼腥草植物形态(20张)
        维生素A575微克   胡萝卜素3450微克   维生素C70毫克   钙123毫克   磷38毫克   钾718毫克      镁71毫克            
四、药品简述
  药名:鱼腥草   汉语拼音:Yú Xīnɡ Cǎo   英文名:herbahouttuyni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别名:折耳根、臭菜、侧耳根、臭根草、臭灵丹、朱皮拱。   性味:性微寒,味苦。   归经:归肺经、膀胱、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5g,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生态环境:生长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   资源分布: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采收和储藏: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
五、鱼腥草的禁忌
  1、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2、《名医别录》:多食令人气喘。   3、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六、化学成份
  

鱼腥草-原植物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内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deCanoy 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樟醇(linlool),前两者并有特异臭气。还含***正壬基甲***(methyL-n-nonylketo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物。另含阿福甙(afzel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叶含槲皮甙(qUercitrin),花和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   主要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 其中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即鱼腥草素, Decanoyl 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aldehyde), 2-十一烷***(2-Undecano- ne), 丁香烯(Caryophyllene), 芳樟醇(Linalool)、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