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神奇的电话》教学反思这节课教的是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第四单元走向信息时代中的一课《神奇的电话》。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电话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之一,了解电话的神奇。过程与方法:在模拟情境中了解、掌握几种公众服务电话和应急电话的方法, 知道并遵守打电话的基本礼貌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白应急电话只有在需要时才能拨打。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电话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领悟科技快速饿发展离不开人的智慧,不断创新的精神;激发同学们多探索、多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是:了解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电话的神奇。难点是:掌握几种公众服务电话的使用方法,明白不能乱拨应急电话。(一)渗透理念,设定目标《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儿童如果对某一件事物产生兴趣,关注得多了,就会去想办法了解,从而获得这一事物的知识与技能。而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对事物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达成是同时进行的。正因为如此,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可能是线性的,而呈现出一种弥散的,感觉上是看不到,摸不到,却又是实实在在的。而目标要有效达成,就必须是学生在经历(亲历)中体验、感悟、生成,构建。《神奇的电话》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最熟悉的传递信息的工具——电话为话题展开讨论,感受电话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知道并遵守打电话的基本礼貌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懂得电话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智慧,不断创新的精神;激发同学们多探索、多学习, 不断创新的精神。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在这节课中,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二)运用理念,精心设计。品德与社会课的综合性目标包括“过程与方法”。这也意味着教学目标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它应该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达成的。但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都必须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因为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方向。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走入生活,体会方便。层层递进,感受神奇。特殊电话,实践一二。运用知识,课后的延伸。每一次的授课,每一次的反思,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鲁洁教授关于“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这八字真谛里藏着大学问,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践行,使课堂教学更真实地被学生接受,并能把课堂上学到的内容真正指导自己的生活,才能无愧于教师的称号。《神奇的电话》教学反思《神奇的电话》是品德与社会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在我执教的过程中,突出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思想。一、突出体现课堂的趣味性品社与品生一样,课堂上都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一个情境,出现孙悟空的图象, 然后对学生说: 孙悟空神通广大,他有神奇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他用顺风耳能听到很远很远的声音,用千里眼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东西呢,因此你看他多神气呀!不过今天老师要对孙悟空说,你不用骄傲了,我也能听到很远很远的声音,看到千里之万的事物,而且我比你还好呢,你们信不信?同学们,其实你们也行呢!要不我们给孙悟空露一手。平时你能听到